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大明1551 > 第20章 国计民生

第20章 国计民生

王文海欲言又止,终是点头道:“殿下所言不差。”

朱载墐看这长史官脸色,知道对方多半没有说出全部实情,这等事他现在只是略微好奇,民生诸事是官府的事,自己这亲王问的多却有干忌讳,当下也就不多问了。

众人继续前行,沿途村落渐多,很多农人扛着锄头下田劳作,看到大队华衣锦服的人马过来,吓的脸色都变了,一个个趴伏跪下在道边或农田里不敢抬头。

这些农人多半衣衫破旧,甚至难以遮体,跪伏的身形也是精干而枯瘦,头发只简单束着,多半人连包头布也没有,只用木簪加以固定就算完事了。

朱载墐虽打定主意不多嘴,此时还是忍不住道:“农人多枯瘦劳苦,看田亩情形粮产当不低,何至于此?”

随行人员中只有王文海够格答话,当下王文海只得再答话道:“国家赋税有常,我太祖高皇帝定制不过三十税一,每亩所交税不过数合。不过杂税徭役无度,若农人疲苦,多半是地方主政官员苛政的原故。”

这是王文海有意在背后褒贬常德知府李文进了,朱载墐不置可否,继续问道:“我看这田亩甚是肥沃,这些人怕是佃农,交税之事,应该与其无关!”

朱载墐果然是看书有所进益,知道在大明中期之时土地兼并相当厉害,又由于官绅有若干免税特权,最少不受杂税徭役之苦,所以一旦中了举人进士,大量的自耕农和小地主会将自家田亩用诡寄,飞洒,投献等诸法寄托在可以免税免徭役的官绅名下,借此逃避徭役杂税。

王文海勉强道:“殿下所言甚是。”

朱载墐又忍不住道:“这些人如此劳苦,田主恐非良善之辈!”

这话说出来朱载墐有些后悔,毕竟若传扬开来,今日之事有干预地方有司之嫌,现在又处风口浪尖上,实在有些孟浪。

毕竟朱载墐来自后世,后世也有要沿街乞讨的穷人,甚至因为穷困导致病而不能救治的凄惨人,但毕竟社会相对公平,民生也极度发达,只要舍得流汗,大体上生活总是过的去,最少温饱不愁。

眼前这些穷人是穷到了骨子里,又是勤劳朴实到了骨子里。

这些人是真正的华夏先民,是这个民族久经磨难屡次跌倒又能屡次站起来的真正的脊梁。

华夏地大物博,智慧勤劳,这些并非虚词,而是此时大明的事实。此时是太平时节,倭乱在东南,北虏在辽东西北,常德这里处于太平治世,百姓的穷苦实在毫无理由。

只是身边众人神色都是怪异的很,一个穿五品武官袍服的大胡子武官,似乎两眼凸起,整张脸憋的通红,似是忍笑忍的相当辛苦。

王文海目光漂浮不定,原本不待再接话,只是朱载墐好奇的眼光一直停在他脸上,最后这王府长史司左长史迫于无奈,只得小声道:“殿下,从上南门到西门和小西门,从南北再抵东湖,沅江,这一大片地方的田亩,大约三四万亩田地,这些地均是属于殿下一人……”

“啊?哦?嗯?嗯嗯……”

嗯……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便是别人!

虽是如此排解自己,内心尴尬之感却是无以形容……朱载墐面皮发烧之余也只能暗自感叹,自己毕竟根底是个穿越客,内心没有一个本朝大地主的自觉。

若换了原主,理所当然的会认为这些地就该是自己的,如果不是自己的,那便应该想办法变成王府之地!

第一代老荣王便是如此,其仗着是宪宗皇帝幼子,在正德初年老荣王便请有司拨付霸州镇田数万亩给自己,有司复奏,这些地原本就是军用牧场,后来被岐王和寿王霸占,现在两王无后除国,这些地当还给国家,荣王所请非宜,应当驳回。

结果老荣王便以此事为把柄,赖在京师不肯之国,最终朝廷还是把霸州的万余亩良田拨给了老荣王,老爷子才捏着鼻子上路。

到了常德当然又是一番折腾,王府是在孝宗弘治年间就开始修筑,耗时六年之久,荣王之国至常德后,又强令地方官员将四周良田搜刮易主,全部归于王府名下。

光是在常德附近就折腾了好几年,最终将四万多亩地归于王府。

在武昌,岳阳,沅州,衡阳,长沙,荆州等地,荣王府最少还有二十多万亩地。

各处土地庄园加在一起应该是近三十万亩。

这个数字和各地的亲藩王府相差不多,估计比周王府和秦王,晋王,还有湖广的辽王,楚王等王府稍逊一筹。

因为秦王晋王周王府是太祖后裔,享国已久,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