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大明1551 > 第114章 小辈无知

第114章 小辈无知

都中局面李文进也知道一些,大将军咸宁侯仇鸾是京城勋贵中最早依附皇帝的一位,还是在皇上刚进京时,咸宁侯仇鸾就站在了皇帝一边。

皇上为人阴狠刻忌,但也很重旧情。

象张骢是最早支持皇上的文官,皇上就一力保他做到首辅多年,对张骢的施政也格外支持,张骢就成了大明最强势的首辅之一。

仇鸾归附效忠最早,官职也是一路向上,不光是任总兵,皇上还赐封了其很多官职。

平虏大将军,咸宁侯,太保,太傅,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三公三孤,除了一个太师过于贵重,且多授文臣外,仇鸾全部到手。

又多次任宁夏和甘肃总兵,复套之事他站在严嵩一边,阴谋陷害了上司曾铣,导致曾铣和夏言下狱处死。

这是陷害忠良,但在嘉靖看来是替他解决了大麻烦,对仇鸾更为信任倚重。

近年来仇鸾任大同总兵时暗中和俺答汗勾结,北虏进兵进京时绕道大同,仇鸾主持的大同毫发无损,且率部第一个勤王,嘉靖帝因此对其大为倚重,大将军号就是那时封给仇鸾。

仇鸾知道不可与俺答汗力敌,于是立主开放马市与北虏互市,试图用这种手段使北虏安稳下来。

如果双方此后持续和平,仇鸾等于开启了几十上百年的和平,对朝廷社稷是有大功。

前次马市正常进行,皇帝因此大喜,仇鸾的地位更加稳固。

至此仇鸾和严嵩的联盟破裂,严嵩是忌惮畏惧,仇鸾则是想更进一步,双方已经势同水火了。

严嵩近期的不妙局面就是仇鸾造成,因为仇鸾很受皇上信任,其在嘉靖皇帝身边多次说严嵩的坏处,皇帝因此也是对严嵩产生了一定的恶感。

严嵩几次入宫求见,皇帝都未曾同意见面,这是一个相当不妙的信号。

李文进等人私下信件往来,提起这事都觉得是倒严的良机。

从张岳现在的表态来看,李文进也是惊疑不定,难道自己等人错了?

就算如此,李文进还是接着道:“不管怎样,荣王定是图谋不轨心存大志,这样野心勃勃的亲王不是大明社稷之福……”

“你这小辈……”张岳无奈摇头。

他认定了李文进是被落了脸面,在这里想强行扳回来。

在和朱载墐交谈片刻后,张岳对朱载墐的印象颇为正面。

能隐忍,知进退,晓得大势,这样的人是聪明和果决,但越是这样,其就越不可能造反!

要是朱载墐是那种糊涂又暴戾的脾气,张岳反而会有所怀疑。

但只要稍有智识的人,就基本上不可能走造反这条路。

原因也是十分简单,正德年间宁王以为皇帝胡作非为,失天下人心,以宁王府积累百年的财富暗中招兵买马,一造反就有近十万人追随。

但天下人心还是在大明正统,哪怕武宗皇帝不得人心也是一样。

新建伯王阳明等文官竭力平叛,宁王未出江西就直接失败了,一场图谋多年的叛乱就此草草收场。

宁王之后,大明对亲藩的管制防范更为严格。

今上御极已经三十年,大义名份早定,任何亲藩想要造反都几近于痴人说梦。

这种情形下只有既狂妄又无知的愚货才会有非份之想,象荣王这样年轻的亲王,此前在王府还遭遇投毒和谋弑,其还有意造反,这不是天大的笑话?

要是真的奏报上去,结合此前的情况,一旦传扬天下,皇帝和张岳等人都会成为笑柄。

类似诬陷太监奸**人,文盲偷看密信,这样的事不是太荒唐了么?

他李文进一时不甘,心怀怨恨,自己却是没有必要陪绑。

而且现在是严党和仇党相争之时,徐阶打定主意作壁上观,上一次附合严嵩上奏之事已经被皇上敲打过了,徐阶已经决定偃旗息鼓,他入阁之事严嵩也不会阻挠,现在就看皇上的心思安心等待就可以了。

在这种情形下,张岳自是不会附合李文进,主动多事。

两个红袍大员躲在一边,似是发生了争执,其余的人都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头打断他们。

常德卫指挥孙永吉干脆就是垂手肃立,反正在场的都是大佬,轮不着他一个指挥使出头擅作主张。

孟长乐原本是想在张岳面前陈述自己见解,不过李文进争执的显然是和自己所想的一样,于是这个右长史也是板着脸在一旁肃立着。

气氛相当诡异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