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大明1551 > 第132章 汗透重衣

第132章 汗透重衣

朱载墐瞬间就是汗透重衣。

这种时候,假装的镇定和表演都可以省了。

朱载墐直接从金台上跳下来,按着腰间的白虹刀,在大殿中和左右暖阁的门前转了一圈。

么儿和桑秀倚在熏笼边上打着盹,看到朱载墐时,两个少女抬了抬眼,一脸迷惑之色。

朱载墐略觉放心……这种大事现在要是叫这两小丫头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办?

杀人灭口?

一念及此,朱载墐倒是将手紧紧握在了刀柄之上,不过转瞬之间,便又是放弃了杀掉李富宁的想法。

倒不是心慈手软,而是没有必要。

这件尘封的往事估计是吓坏了父亲和祖父,从二人在嘉靖二十年前后的反应就看的出来。

估计这事是在嘉靖皇帝刚即位前几年做下来的,当时皇帝即位不久,荣王府又受到猜忌,老荣王父子二人为了自保,不得不花了巨资打造了这几个军火库。

万一京师有诏旨下来,为了保命就索性反他娘的。

不反也是个死字,反抗了没准还能成功呢?

嘉靖帝当时刚即位不久,大礼议之事得罪了几乎整个文官集团,名声不佳,权位未固。

那时候荣王府起兵造反,没准真有可能成功。

除了王府内部有人支持外,可能在外的文武官员也有暗中投注支持。

否则这几个库的铠甲兵器可不是小数目,地方官员若是仔细察查,这么大的动作是瞒不了人的。

嘉靖十年到二十年前后,估计老荣王和世子直接放弃了。

一则是皇位渐固,皇上也展露出了过人的权术心机,令人畏惧胆寒。

二来便是皇帝似是没有将荣王府放在眼里……这其实是嘉靖皇帝的自负之处,一个顶尖聪明的皇帝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威胁和对手,什么不是。

荣藩这样的亲藩对皇帝根本不构成威胁,也就是那虚无缥缈的传闻罢了,为了这么一点小事便大动干戈,没得叫人见了笑话。

正是因嘉靖帝的聪慧和自负,荣王府才平安无事,甚至到了孟长乐告变之时,朝野上下都觉得是庸人自忧,无事生非。

要是荣王府想造反,那也应该是嘉靖初年老荣王父子之时了,何苦要耽搁到嘉靖三十年才出来自寻死路?

便是皇帝也应是这般想法,所以才完全没有较真的意思,只是顺道敲打了一下严嵩和徐阶等人而已!

不过若是这军火库暴光出去,朱载墐想都不敢想自己的下场。

本朝是不禁民间制造拥有弓箭和兵器,国初时法度森严,能仗剑出游的只有秀才相公。

后来法度废驰,景泰年间严令各军镇不得泄露制造火器,弓箭制造法式。

到正德六年时奏准,应禁军器,除弓箭刀枪外,铠甲,旁牌,火筒,火炮,旗纛,号带,不许私家制造。若有违者,在京师送法司,在外者送巡按御史处,从重治罪!

也就是说弓箭刀枪不禁,盾牌,旗纛,号带,火器,铠甲,一律禁止!

这也是承袭汉家文明的故例,只是略有变化。

汉家男儿其实尚武,汉之边郡男儿,上马能骑射,下马能耕作,遇战则聚集边郡良家子,瞬间可得大军。

至唐时,府军便是征集民间男子,自备军马,兵器,铠甲等物,集结成团,由折冲校尉率领出征替国效力。

宋人因藩镇之祸压制武夫,但民间弓社极多,百姓出门多带朴刀弓箭,仍不失赳赳武夫气息。

到了大明则严禁私制铠甲盾牌等物,这是为了使民间更不易抵抗朝廷的经制之师讨伐。

就算偶有流民造反,有铠甲盾牌和火器的大军也能迅速将其讨平。

武夫地位更低,文人士大夫地位则远远超过前朝各代。

普通人家私藏五领甲就够弃市,就算朱载墐是亲王,那甲木库私藏的甲胄也足够要了他的性命了。

何况还有大量火器,火炮之类,这都是军国重器,也不知道当初是怎么弄到手的。

李富宁神色倒还镇静,不过眼底深处也是略有些长久压抑后的疯狂色彩。他看着朱载墐道:“当年只以为不反也是个死字,所以拼命弄了这些……谁知道后来用不着了,就象是身上藏着个红炭团一般叫人难受。原本想着是要慢慢销毁掉,不过世子先薨了,后来庄王殿下伤感之余也很快离世,这事是断然不能叫杜太妃知道的,谁知道那疯婆子会干出什么事情来……要不是殿下把贵溪王永春王都弄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