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大明1551 > 第149章 弊病

第149章 弊病

张岳虽发重臣脾气,但底下官员说话还是要允许的。

特别是胡宗宪精明干练,对国朝赋税收入支出相当清楚。

胡宗宪说的这些,张岳也是十分明白。

朝廷赋税内府开销十来万两银,剩下的就是皇室开销和宗室俸禄开销,一年四五百万两是要的。

此外军费五百万,官员俸禄不到三百万。

除去这三大项开销外,大明一年财政支出还有六万两是用来赈济水旱灾民。

这一年银当然不够,嘉靖年间正是小冰期开始时期,水旱灾害没有万历到崇祯年间那么频繁和严重,但也很少有风调雨顺的时候。

一年几万两赈济灾民当然严重不足,加上水利投入为零,地方上会收一些杂税来做一些维持道路桥梁的事,更多的事便是做不下来了。

从中枢朝政支出来看,大方针只有两条,一条是保军费,嘉靖皇帝对有国还有家还是有认识的,不把军队保着,守住疆域,老朱家天下不保,他还能在深宫安心修道?

第二条就是短了谁的,也不能短了老朱家的。

皇室内府加宗室俸禄折银四百多万两,远超官员俸禄不说,拿到的不是真金白银就是实打实的粮食,布匹,丝绸,茶叶,绢,盐引之类。

都是硬通货。

官员就是拿胡椒抵俸禄,民间卖价一两一斤,朝廷按永乐年间的物价算是四两银一斤,官员几个月的俸禄按粮食是几百石,折银也有百来两,结果换成几十斤胡椒,拿到市场变卖还不一定有人收,有人买。

京师文官过万人,短时间内从内库发出十几万斤胡椒,市场瞬间饱和,而且收储时间久的胡椒质量较差,折银收买实在不合算。

也就是那些实权官吏和当道大佬,他们的胡椒当然是不愁卖。

当然,这一类的官员原本也不指着俸禄过日子,但越无所谓的官员,他们的胡椒反而越好卖。

胡椒抵银从成化年间成规模,到嘉靖年间蔚然成风,万历初年也还经常如此行事。

万历初年,就有清官拿了几斤胡椒的俸禄,愤而上吊自杀的事情发生。

“老夫明白了。”张岳长叹一声,向着胡宗宪点了点头,转头对屠大山道:“湖广地方,向例是征到几成?”

“回老大人的话,向例是征到七成。”

“今年就征八成吧。”张岳叹道:“这样能多征三十万石出来,再加上湖广存粮,广西贵州四川再搜刮一些,好歹先够一年之数再说!”

湖广官员在到常德之间,打的就是这个主张。

叫他们猛然间拿出百万石粮,这是根本办不到的事。

搜刮地方库存也要留一些,不能把粮仓都腾空了。

地方粮库不光是官府准备的赈济粮,其中也有士绅大户的功劳。这是稳定地方的基石,遇到天灾出现大股流民,没有粮食赈济很容易就形成农民起义的格局,地方上会遭遇浩劫。

加征一成,百姓负担当然是重了,但好歹也是比拿出现粮来要轻省一些。

就算如此,湖广官员的脸色也是极为难看了。

……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王文海在常德府衙打通关节,花银子买通了一个师爷通消息,傍晚散衙之后,官方通报还没有到,小道消息就已经进了王府。

因为要留在王府效力,王文海这半个月已经换了个人一般,诸事颇是上心,办事勤谨,每天都往朱载墐身边跑好几回,巴结之意,溢于言表。

现在朱载墐身边出了个总务司,进玉熹殿之前要过仪卫司这一关,然后总务科这边登记入册,很多王府官吏身上有着品阶,却被不入流的总务司的人管束着,初时很多人不服,但玉熹殿广场上的血腥味多日不散,连王文海这个长史司左长司都服了气,还有谁敢跳出来叽歪什么?

规则一定,事情便是好办,王文海进殿之时,急趋向东暖阁,宗沐云等人也是跟随而入。

天色昏黄,虽然还没有到宫门上锁之时,殿内已经点了好多根明晃晃的明烛。

朱载墐坐在案前正在看邸抄,这也是他每日的功课。

王文海大呼小叫的进来,朱载墐也知他用意,当下晒然一笑,命人端来凳子,给左长史赐座。

玉熹殿这里规矩越来越严,王文海斜着坐下,将打听来的消息一五一十的说了。

朱载墐听完后,却是问道:“张督宪说的加一成,是什么意思?”

王文海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