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德卫一卫之内挑来选去,得到的效果都不会太好。
“确实是如此。”王文海虽是贪婪,才干也一般,到底也是三甲进士出身,此时也是点头赞同道:“以殿下现在的局面,不宜再娶武官世家出身的正妃,最好是选择有举人身边的文官家族结亲最好。”
王文海的意思也是相当明了,王府屡次被人告变谋反,若再与武官世家结亲,恐怕拿此事来说是非的人必定不少。
既然如此,不妨和文官结亲,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朱载墐没有什么想法,王文海的建言最好。
派人至京师到礼部活动,请择文官之女为正妃,对礼部来说是顺水推舟之事,徐阶必定会答应下来,不会额外生事。
但朱载墐已经不甘雌伏,虽未确定明日之路,叫他就此决定后妃之选,也是绝无可能之事。
当下朱载墐摇头一笑,说道:“可能礼部暂且还顾不上这些事,咱们却巴巴跑去活动,象是本王等不及了一样,王妃薨逝尚不足三年,此事不急。”
朱载墐已经过二十,在别的亲藩王府早就成亲了,不过是否有后,对朝廷来说也无碍大局,甚于亲王无后对朝局来说是大好事。
就象是仁宗诸子,除早死的外,长大成人封王的有荆王襄王还有越王和梁王,荆王和襄王还有梁王俱封湖广,越王封衢州,除荆王和襄王有后承国外,越王和梁王都是二十多岁到三十来岁左右薨逝,二王俱是无妃而无后,死后国除。
对大明朝廷来说,亲王死而无后,简直是值得弹冠相庆的好事。
到嘉靖年间,更是推迟亲郡王成亲的年龄,限制正妃侧妃人数,就是希望这些朱明亲藩能够少生几个后代,宗藩繁衍太盛,非国家之福。
朱载墐自己这般说,旁人自是无话,只有王文海逢迎道:“殿下是不忘薨逝的亡妃,真是情意深厚,天生仁德。”
---------------
拜求一下银票,关系重大,希望大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