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可不是在普通读书人中取,而是在已经过了县试和府试两道关的童生中取。
在这个时代能考中童生已经是最少下过十年苦功的正经读书人,经义背诵的烂熟,大卷子不知道写过多少章,揣摩过多少精采的八股文章。
想在万军从中厮杀出来,不光是要实力,也得有一定的运道。
宁思道不敢再拼下去,万一败光家产却一无所得,那就凄惨之至了。
原本的小康家族因为读书考试而一贫如洗的,实在也是见的多了。
父亲早逝,宁思道索性就是不考了,平时帮人代写书信,教村庄几个小童读书,农忙时节便是和母亲一起下起做活。
好在田亩剩下的不多,劳作起来也不算太吃力。
“王府的人又来了。”
娘儿俩坐在田埂旁休息,眼前沅水浩浩汤汤流淌而过,青碧的江水带着泥腥味吹拂过来,给处于酷暑环境中的人们带来一些凉意。
各处的田亩中到处是劳作的人们,七月中的天地十分炎热,但早稻收获关系重大,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畏惧烈日而偷懒歇息。
就算宁家母子,也不过暂时休息,最多一刻钟功夫之后就得继续收稻。
收稻,收秸秆,晾晒,装袋,入储,这些活计都要在几天内完成,还好宁家的地不多,否则就得雇佣那些无地的短工来帮手了。
在大片的田亩之中,几个穿着圆领长衫,戴幞头或凉帽的人就显得格外扎眼了。
宁思道看了看,对母亲说道:“二大兄他们种的是王府的地,说是过来核实田亩数字,运粮距离,折耗等等。我看做事的吏员还是很守规矩,除了喝些水,吃点瓜果,倒不似往年下来时那种倨傲样子,也不敲骨吸髓般的讨好好处。”
宁母先是点头,接着叹息道:“就算这样,到底不如种自家田亩来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