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粮饷是在三十石一年。
不过和大明其余的事情一样,要么发放不足,被军官克扣,要么以次充好,用霉烂掺石子的粮发放,银子也是烂银劣银,其中的好处被将领克扣瓜分。
要么就是拖欠,欠饷在嘉靖年间逐渐成常态。
原本精锐无敌的边军在土木之变后稳固了大明北方的局势,到嘉靖年间后边军不要说主动出击,就连稳守边防也做不到了。
要到万历年间,经过隆庆和万历早期名臣梳理,边军才逐渐恢复战力。
到万历末又完了。
仪卫亲军年俸二十四石,只要按月足额发放已经不逊辛苦加危险的边军。
而一旦训练考核为优,俸禄粮直接再次翻倍。
在这种考核加饷的激励下,包括普通亲军将士,小旗,总旗,百户,副千户,千户,一路到仪卫副,仪卫正,都是充满信心。
王府是不缺粮的,也不缺银钱。
不要是养眼前的一千多仪卫亲军,就算扩充十几二十倍,王府钱粮也相当充足。
亲军们的训练,相当刻苦和专业。
宁思忠等人也是大开眼界。
弓手在百步左右射靶,中箭中七的比比皆是。
骑马驰射的亲军护卫也有不少。
在马上交错攻击的也是不少。
亲军在城中没有校场,训练多在西华门至东华门之间这硕大的广场上进行。
阵列冲击,刀枪,骑术,弓箭射术。
一直不停的苦训。
每人都是披甲,不象庄园毡军是只穿着灰袍训练。
亲军一般披绵甲,少量是皮甲和扎甲。
披着铠甲训练和穿着布袍是两回事,宁思忠等人面前是一滩滩的水渍,还夹杂着训练受伤的血痕,令他们看了感觉触目惊心。
“二兄,你们来了啊。”
盘坐不久,穿着青袍的宁思道就匆匆赶来,和他一起前来的还有军政司的几个吏员。
“五弟。”宁思忠见了宁思道就是面露笑容。
宁家庄很多当了护卫为毡军的,但入府替殿下效力成为王府文官一员的,只有眼前这位宁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