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卫所军和各镇边军将领所谓吃空额,侵吞军饷,倒卖军粮军械的事,在荣王亲军仪卫司是不可能发生。
平时也不准肆意辱骂殴打亲军将士。
只有在训练之时,教官持软鞭击打那些训练不出力的,或是反应缓慢的。
倒不是朱载墐喜欢放任部下打人侮人。
而是借由这种打骂,形成一种肌肉记忆。
事实上被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软鞭的挥打下,宁思忠等人的动作也是变得异常快捷起来。
除了桃源庄兵外,武陵,澧州等地的毡兵也陆续赶到集中,并且在军官们的督促下开始训练起来。
到了傍晚天暮之时,宫门处传来悠扬的下钱粮的声响。
到这时毡军们还没有出王府,一时间都有些懵了。
好在伙房的伙夫们陆续出现了。
有吃有喝就啥也不怕。
军政司的人再次出现,宁思道也在其中。
伙夫们挑着大桶的粥和蒸出来的饼子,还有一些咸死人的咸菜,分给这些刚来的毡军们吃喝。
每个队都有个火兵,一队一桶粥,一桶饼,一个火兵扛起来正好。
然后所有毡军按队分好,排成一个个小小的圆形,接着一声令下,所有人开动起来。
一群武官聚集在一起,有人笑叹道:“这帮家伙,吃起来我都怕他们把殿砖当饼子给啃了。”
“这群泥腿子还是肯出力的。”孙思勇点评道:“咱们亲军在城里久了,开始时激励加饷都没有太大劲头,总有些浮滑气息。倒是这帮庄户人,吃苦惯了,也没有在府城县城混过的那股子油滑劲,质朴憨厚,不是做买卖的料,却是好军人的料子!”
孙思勇的话,也是得到了仪卫武官们的赞同。
确实,相比较来说,早前仪卫亲军虽是训练,到底是在府城长大的一辈,浮滑浪荡气息难免。
也就是有武人的底子,加上军官们管的紧,俸禄给的多,逐渐适应和坚持下来的都是好样的了。
就算如此,也有几十人受不了苦,直接退出了亲军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