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大明1551 > 第231章 相逢

第231章 相逢

这个大明武官打扮的正是彭与臣,他看到朱载墐时,也是颇感意外。

眼前这青年士子打扮的后生,年龄二十左右,眉目清秀,长相看起来并不是特别出色,但有一种独特的气质神情。

和彭与臣看过的很多大明士子是决然不同。

一种罕有的自信气质。

眼神清明,看向彭与臣时,也是有平等的意味。

甚至不乏欣赏。

这就叫彭与臣相当的意外了。

一般的生员士子,这个年龄有秀才身份的,无不是眼高于顶,身上那种傲气隔着几丈远就能感觉得到。

另外这些士子都是瞧不起武臣,认为武夫都是腹中空空,不明道理的莽夫。

只有他们这些读书人,受圣人之教的天之骄子才明白世间道理,读书人才是世间的精英人物,其余的任何阶层任何人物,获得了什么样的成功,不管是医,卜,算,还是匠,工,不管在各行各业做出了什么样杰出的成就,在读书人眼中都是微末小道,算不得我辈中人,就不配得到他们的关注和敬意。

这种风气应该是从宋时开始。

宋人因为残唐的武夫残暴祸乱天下,抑武几乎是全社会的选择,当然,除了武夫阶层之外。

重科举,特别是重经义已经是使宋人走出了一条特有的道理。

弃杂科,比如唐人的明经,明算,明法,明书诸科,虽然影响力和地位一直不如进士科,但有杂科和没有就是两回事了。

宋人直接弃杂科,只取进士。

另外抑武相当明显。

狄青有个武将犯罪,狄青寻韩琦说情,说此人对蕃人战事中立下无数战功,是个不畏蛮夷,勇武敢死的好汉子。

韩琦则冷冷答道:东华门外唱名考中进士的才是好男儿好汉子,你那部下就算战功累累,也算不得好汉子。

这种话在后世看来简直匪夷所思,混蛋之至。

但韩琦的话不光不被舆论谴责,反而得到了主流民意的广泛赞同。

从那之后,武夫地位就急剧下降,并且文武分别也越来越明显了。

汉时根本不分文武,唐时出将入相也是寻常事,宋人便是文武分明,但武将尚有枢密院为目标,文官地位高于武将,但武将仍有一定的出路和地位,军队的待遇也不算差,彼此间相差的还不是太远。

至大明中期之后,大明文官不光是掌握了武将的升迁和任用,也掌握了军队的装备,后勤,调动,战场指挥等所有权力。

军队被分割切碎成若干个小块,哪怕是总兵官在平时只能管自己麾下的两三千人。

武官升到总兵在政治地位上也不如一个兵备道,原本还有封爵的指望,在嘉靖之后这条路也被堵死了。

武将没有上进道路,军队待遇差,政治地位低,将门中多是目不识丁的老粗,军队中充斥着破产农民,恶棍,无赖,地痞,还有军流的犯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罪犯集中营,明军的军法斩刑极多,将领不用严酷的刑罚根本震慑不住军队,就算如此,一旦开战,战场逃跑,惧战,甚至哗变都是相当正常的事。

这样的大环境下,武官变得卑微下作,文官包括生员在内对武官都是趾高气扬就是相当正常之事了。

眼前的这个青年生员对自己是欣赏为多,目光是平等和以礼相待。

更是发觉了自己出身土司寨子之后,也并没有一般大明人那样要么讨好,畏惧,要么就是厌恶,排斥。

其实彭家是苗化的汉人家族,但彭与臣一般也不愿与人解释这一点。

叫人厌恶或是畏惧,又或是排斥,对彭家,对彭与臣来说都是无所谓的事情了。

从五代时期彭家就在湖广为土司,立稳了脚根。

然后是大梁之后的后唐,后汉,大周,然后是北宋,南宋,大元,大明。

到现在几百年下来,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彭家还是彭家,天地变幻,彭家这一方天地是永远不变。

这种几百年的世家,哪怕只占据偏鄙小州,多山少田,治下百姓不过几万人,仍然是有一种世家子弟才有的特别的自信与从容。

是以彭与臣虽然惊异于朱载墐的仪表和姿态,但也还是相当冷淡的略微点头,便是继续向前而行。

对朱载墐来说,看到这么一个苗寨出身的武官也是并不出奇,彭与臣也只是诸多苗人武官中的一员。

类似的土司武官应该是不少,最少在嘉靖到万历年间,再到天启,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