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大明1551 > 第234章 卫所武官

第234章 卫所武官

“要发动了,不过不太对劲啊……他娘的,彭摆婆他们不是把老子给耍了吧?”

东门的城楼之上,常德卫指挥使孙永吉面露惊惶之色。

眼前的情形,明显是和彭家所说的不同。

眼看就是要失控了。

一旦城中出了大事,知府等文官了不起是被免职,最多剥夺衣冠,这已经是相当重的惩罚了。

而身为守备常德的武官,只要朝廷狠心拿人头警告天下文武官员,有一个掉脑袋的,也必定有孙永吉一个。

想到后果孙永吉当然慌了。

看着生苗在吆喝列阵,孙永吉感觉自己都快崩溃了。

孙永吉身为掌印指挥,也负责守城卫所官兵的管理,操练等实权之事。

另外卫中还有其余的指挥使,但不掌印,只是具名。

同知两人,一个管仓库军械,一个管日常杂务。

还有佥事数人,管操练,屯田,班操,子粒粮,制械等若干事务。

其实常德卫这种内卫平时的事已经很少了。

象河南,山东等地卫所,那是真的要轮流班操上值。

就是卫所隔一年出兵两千或三千,班操至京师轮值。

这是早就有的制度,充实京师防御是重中之重。

特别是土木之变以后,兵部尚书于谦就是用搜罗各地卫所兵充实京师,勉强挡住了也先的进攻。

到嘉靖年间,甚至远在嘉靖之前,班操兵的实际战斗力就不被朝廷指望了。

班操军的实际用处,就是到京师当苦力杂役了。

修城墙,皇陵,皇宫,各宫观寺庙。

一年左右的时间,班操官兵基本上就没有闲着的时候,朝廷的大工不用这些卫所军又用何人?

朝官也不是没有反对的,但一年现成的几万免费劳力不用,皇帝也不是傻子。

京营被占役人们指责太监和勋贵,十几万京营兵轮为帮闲,看门的,打杂的,种地的,就是没有在京营校场认真操练的。

而占役的大头,真正得益最大的,就是大明天子。

九边卫所是九边各镇镇兵的主要来源,并不轻松。

河南山东等地有班操任务。

福建,广东卫所有水师操练和海防任务。

沿运河的卫所,特别是淮安卫,大河卫等诸卫,十几万卫所兵承担着从江南湖广运粮到京师的任务。

只有南直隶,浙江,湖广的卫所兵,崩坏的最为厉害,因为既不是九边有北虏威胁,也没有运输漕粮北上的艰巨任务,要求卫所官兵要团结一心,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同时也不必北上班操,不需要在酷暑和严寒的条件下千里奔波。

加上地处富裕地方,这些地方也是卫所兵逃亡最厉害的地方了。

江浙卫所的官兵,名额五六千人,实在的怕是一千人也没有。

南昌一卫,在正统年间就逃亡一半以上。

有司统计,至正统年间逃亡军士有一百二十万人,占当时在额卫所军兵的一半左右。

土木之败,虽有英宗仓促亲征的原因,明军的素质急剧下降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三大营,边班,直,将领家丁,主力近三十万人的明军,其实是在正面战场被五万瓦刺骑兵分别击溃,包围,歼灭。

这在太祖和成祖年间是不可想象之中。

三十万明军对五万蒙古兵,在明初之时,就算明军各自为战,指挥混乱,最终也不会落个全军覆没的结局。

就如眼前城楼上这个脸色惨白的中年人一样,孙永吉的先祖也是身经百战,披甲执戈替大明太祖征战厮杀,身被无数创伤,最终才得了这常德卫的武官世职。

太祖年间时,总旗以上世袭武官要到京师述职。

要参加五军都督府主持的袭封考职的考试,不合格者就不能袭职。

秀才也要考试射术。

到成祖靖难成功后,虽然大杀建文旧臣,看似肆无忌惮,其实内心也是慌的一匹。

为了邀买人心,秀才不试射,且优免身丁。

武官不考封,直接袭职。

且放纵军官吞并卫所将士屯田,败坏卫所军屯,都是自成祖时始。

所以成祖凭着太祖余荫横扫漠北,成就永乐大帝之名。

在其死后还不到二十年,明军从强兵劲旅已经堕落的相当厉害了。

孙永吉身边只有二十个不到的家丁,此外城楼和城墙上有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