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赋税和大量免役丁口,地方上士绅百姓能松口气,这等大好事,真是睡着了都能笑醒。
但越是这样,嘉靖反而越是别扭。
严世藩说过,了解皇帝的人连他不过寥寥几个。
朱载墐其实也算是入了局的人,能在这盘游戏里当操盘的人,而不是被动的棋子。
他到目前为止的行事,其实都是摸准了嘉靖的脾气秉性,这才敢冒险一搏。
皇帝一直是把臣下当猴耍,殊不如,现在也有几个聪明人在暗中将皇帝耍的团团转。
这种明争暗斗贯穿了整个嘉靖一朝,最终的结果当然是皇帝败了。
执政一生,临了落个被臣子上疏痛骂却不能治罪的尴尬结局。
耍弄臣下如耍猴,最终却发觉自己成了病虎,徐阶这猴子成了山中大王。
修仙求道一场空,还弄的儿孙记恨,更是失败中的失败。
嘉靖从病重到从西苑回大内,说明这个君王不管怎么肆意,内心深处还是敬畏祖宗的朱家子孙,他不愿自己荒唐的一生终结在西苑,死也得死在大内。
一个人到临终之时的决定,才是其人性最为真实的反应。
朱载墐由此可以确定,自己率兵出王府,看似行险,其实相当稳当。
从法理上来说,接到告急变的奏疏出府,合理合法。
文官们的态度由来已久,并不奇怪。
而皇帝对官员有志一同的事,下意识的就是反感,不会第一时间屈从,哪怕觉得有些道理在。
这是大礼议事件给嘉靖皇帝带来的阴影,这使得嘉靖下意识的就想和群臣对着干。
然后身为朱家族长,皇帝虽然也知道废一个亲藩的好处,但不能没有理由的肆意下手,否则必定会被宗族非议,将来也难见祖宗。
从嘉靖临死前一天还要回内廷的表现来看,修道,信鬼神,恤民生,不惩贪官,玩弄权术,但又敬天法祖,希图后世好名。
看似矛盾,其实也很正常。
谁都是复杂的集合体,人性原就如此。
只是皇帝的权力太大,他的善或恶,都是被无限放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