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大明1551 > 第303章 世代相承

第303章 世代相承

从玉熙门出来时,朱载墐身边已经围了一堆人。

长史司和诸司官吏。

仪卫司的武官。

承奉司的宦官们。

出体仁门时,前来迎接的武官们就更多了。

所有人都有些担忧的样子,脸色平静,眼中蕴含怒气的实在不在少数。

有人禁不住小声道:“殿下的样子还算平静。”

“殿下那是处变不惊。”

“我有亲戚在常德府衙,已经确实了李文进的奏疏真的是传言中那般写法。”

“就是拼命夸说咱们殿下和亲军?”

“是啊,就是故意招朝廷忌惮,这厮宁愿自己官当不成,甚至被治罪,也是要把咱们王府拉下水。”

“还有孟长乐那狗官。”

“真恨不得把他们都剁碎了喂狗。”

“狗吃了都嫌脏。”

王府武官中不乏明白人,身处常德这样的大府,又是在王府当差,来往要么是官员要么是士绅,最少都是同类的武官阶层。

李文进的奏疏看似好意,夸大王府亲军的实力和荣王的果决勇猛,若是没打过交道的文官都可能是暗藏杀机,更何况李文进在此之前是与孟长乐一起针对过荣王府。

这奏疏一出,消息传开之后王府内就是一片愤怒。

各人都明白朝廷对亲藩还是相当忌惮,特别是荣王府这样的近支宗室,反而不及辽王,楚王,荆王,襄王那样相对超然。

简单来说就是更受忌惮。

有些东西是时间都化不开的,有的矛盾就非得见血。

比如正德年间宁王府为什么造反?

武宗胡闹只是一个诱因,如果孝宗胡闹或是宪宗更懒政,天下再混乱一些,怕是宁王府早就出手了。

因为在建文年间,当时还在大宁城的宁王是北方诸藩王中实力最强的一个。

除了本身二万人的护卫之外,宁王被太祖授给了节度朵颜三卫的权责。

朵颜三卫就是朵颜,泰宁,兀良哈三卫,其实是大明的称呼,这三卫由若干个蒙古部落组成,实力强当相悍,牧区在当时主要是在辽东一带,宁王驻守的大宁是后世赤峰地区,是塞外草原的明军重镇,此地由明军控制,不光是能支应辽镇,对京师和蓟镇也是有重要的屏护作用。

结果成祖皇帝为了靖难成功,入大宁挟制宁王,夺取军和三卫骑兵,由此燕王部的骑兵才在北地无敌,屡败步兵为主的朝廷官兵。

当时朱棣给宁王的承诺是天下半分之,结果后来分个屁,不光没分,护卫也没还,还把在大宁为塞王的宁王给弄到江西去了。

在朱棣看来是给宁王换了个好地方,但大丈夫要的不是安稳,而是权力。

宁王在大宁时多风光,手握重兵,蒙古诸部归服,一举一动天下侧目。

到了成祖手里,象皮球一样被踢走了,这股怨气真是积郁于心,累世难消。

成祖对宁王毁诺,对朵颜三卫倒是信守承诺,直接将这三条恶狗放了出来。

并且连东胜卫和大宁这两个在长城线外最要紧的战略要地都先后放弃了,永乐到宣德年间明军弃守的地方不少,包括奴儿干都司,哈密卫,还有安南,这些地方加在一起都不及东胜卫和大宁这两处地方重要。

有这两个地方,蒙古就很难直接威胁大明京师。

更要紧的就是大宁扼守着辽河河套地区到草原区域绕道至蓟镇的方向,有大宁在,女真和蒙古难以合力,不会出现科尔沁配合之后女真人轻易横扫蒙古诸部的情形,更不会被绕道破关,弄到崇祯年间五次破关的惨烈局面。

要说明太祖虽是草莽出身,战略眼光真的是远远超过常人,这真是一个罕见的天生豪杰,其在世时布置的防线点线都是极为精妙,除了未至安南外,几乎是将大明疆域扩张到了极限。

只可惜塞王之举失败了,其实分封封建在大帝国来说并不算完全无有道理,但用宗室这一着是错了。

若是对贵州,辽东,奴儿干,西域,这些鞭长莫及的地方用沐家镇云南那样的办法,派勋贵武臣世家镇守,效果怕是比太祖皇帝的宗室分封要强过百倍。

可惜太祖皇帝一世雄强,手腕心机眼光无不是天人之选,就是一个心胸不甚宽广。

宁王由名震天下手握重兵的塞王,变成了后来沉迷音乐,写谱子戏文的风流亲藩,心中落寞不甘怕是只有王府内部的至亲之人才知道。

如此这般一代传一代,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