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大明1551 > 第313章 澧州

第313章 澧州

彭与臣在常德一事了结之后,奉了父命与妹子彭与玉一起,带着十余护卫家兵,一并赶回澧州千户所的家中。

兄妹二人动身之时,也曾回首府城的城墙。

彭与臣想到当初荣王殿下布衣相识,然后一起带兵平乱之事。

现在一切恢复平静,但临行之时,自己的内心是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在和荣王府交往的短短几天里,彭与臣感觉到了极为不同的东西。

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彭与臣感觉是暗流涌动。

常德的未来,可能是不会如表面上的这般平稳。

不知怎地,彭与臣就是有这种感觉,平静的河水之下,是洄湾,潜流,是狂暴的未来。

未来会是怎样,荣王殿下真的是如朝廷里文官们说的那样潜藏祸心?

彭与臣说不准,也不敢胡乱猜测。

倒是妹子彭与玉,离城之时,眼中布满迷离惜别之色。

虽然只是一晚的交道,但很显然,妹子是很喜欢荣王殿下了。

彭与玉这种姑娘,世家出身,婚姻其实是没有可能自主。

但由于父亲彭应时对妹子相当宠爱,甚至是骄纵。

习武,行军,打仗,这些苗寨土司贵女都能做的事,彭与玉自也是做了。

说一声不想成亲,暂且就没有挑结亲的对象。

有一些土司的女儿,十岁左右就定了订,十一二岁就嫁出去的,大有人在。

在大明,也是十五六岁的女孩儿是结亲的最佳年龄,男女双方都十五六,男方不超过十八,这是正常的年龄。

有一些读书人家的儿郎可能结亲会稍晚一些,读书应考会耽搁一些时日,但定亲肯定也是早早定下来了。

这年月,二十以上没有结亲也没有定亲的,只能是丧偶或是穷无立锥之地的贫家子弟了。

彭与玉十六岁尚未结亲也未定亲,可见彭应时对她的宠爱有多深。

当然这也是土司的女儿不愁嫁的原故,彭应时虽然不是保靖彭家的当家人,但也是近支宗亲,且在澧州有世袭副千户的职缺,在土司家族里也是有实权的大人物,彭与玉并不愁嫁……

兄妹二人各怀心事,待策马沿澧州一径北上两天后,便是返回了澧州境内。

澧州原本在国初时为府,后来降为州治,属常德府管辖范围之内。

往北不到百里就是长江,往南沿澧州南下不到百里便是洞庭湖,境内大半地方是平原区域,澧州平原也是湖广地方最大的平原区域。

往西走,过慈利,石门,就是保靖州宣慰司了,也是清时永定县,后世张家界的永定区一带。

元时,澧州也是安抚司,到大明改为澧州,境内也是有不少苗民,但改安抚司为州之后,这些苗人和汉人杂处不太自在,陆续搬迁到保靖州和永顺府的有不少,剩下的人数并不多,多半就是在澧州千户所安置了。

这个千户所汉苗都有,因为有土司兵的存在,和普通的千户所并不相同。

一般的千户所,在册的和实在的人数相差极远,能有个七八成正军就算是相当不错的成就了,澧州所这里不仅没有缺额,人数其实是超过了五成左右。

好在不少苗兵都是彭家养,土司养私兵朝廷又不禁止,不仅不禁,反而颇为倚重。

澧州兵也是多次奉命出征,甚至在建立之初,和当年不服王化的叛苗交战过,岁月斑驳的千户所正门墙壁上,就有一些当年留下来的箭孔留存着。

正门侧就是石碾子压出来的校场射圃,不少穿着战袄的士兵在那边射箭或拉弓练力气,叫喊声此起彼伏。

一般练武的都是苗兵,汉人卫所军是根本不会这么浪费力气。

想想也是不能责怪那些汉军,自家只剩下一些少量薄田,养活自己都难。

每月一石粮的军饷很少足额发放,根本不够填饱肚皮。

很多汉人卫所军日常都在种地,打短工,肚里空空没有油水,哪来的力气操练?

澧州所也有不少汉人世职武官,和别处武官一样,侵夺军户田亩,强迫军士替自家种地,视为农奴,众人也都不以为怪。

就算是彭应时也是一样,身为副千户,强占了一千几百亩田,役使过百汉人军士替他种地。

虽然彭家有补贴,但彭应时麾下三百多号人都是靠他养活,凭朝廷的俸禄和军饷是肯定养不起。

兄妹二人一路进去,大明的各衙门千篇一律,大门,左右对称的厢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