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
“挺顺利的,师姐很好,生了个女儿。”安意笑道。
“生了个女儿啊,好好好,先开花后结果。”罗氏喜笑颜开地道。
到了洗三这天,罗氏带着安意去到张家。
胡清月在做月子,小乃瑾是由单夫人抱着。天气han冷,大雪纷飞,屋里摆着数盆炭炉,烘得室内温暖如春,水也是温热的,不会冻着小乃瑾。
洗三完毕,安意抱着小乃瑾回房,让胡清月喂奶。
“哎哟,是谁抱我们小粥粥回来的?”胡清月笑着伸手接过孩子,“哦,原来是十九姨呀。”
“小粥粥是你给孩子取的rǔ名?哪个粥?”安意在椅子上坐下,笑问道。
“腊八粥的粥。”胡清月侧身,撩开衣襟喂奶。
安意愣了一下,“怎么用这个字?”
“这小丫头贪吃,明明还有十来天才出生,却急着出来吃腊八粥,用这个字给她取名,是名副其实。”
安意以前觉得胡清月还算靠谱,现在不知道是不是近朱则赤,近墨则黑,被那个蠢呆蠢呆的姐夫给影响了,越发的率性而为了,居然给孩子取这么个rǔ名,撇撇嘴,小声咕嘟道:“到底谁贪吃啊?”
“好好好,是我贪吃。”胡清月笑,“可是这名字我还是取得不错的啊,小粥粥,叫起来多顺口啊。”
安意等胡清月喂完孩子,从芳蓉手中接过雕着祥福双云纹的锦盒,递给胡清月,“这是大师姐让我送给你和小乃瑾的。”
胡清月打开盒子,里面是两枚玉坠,一枚缀着平安结佛手形玉坠,一枚是缀着如意结的蝉形玉坠,拿出佛手玉坠,“咦,是暖玉。”
“佛手是给你的,蝉是小粥粥的。”安意承认小及瑾的确不如小粥粥叫得顺口。
胡清月把佛手玉坠挂在自己脖子上,玉蝉收了起来,小粥粥太小,还不能戴玉坠。
在张家吃罢洗三面,安意随罗氏回了家。
有男人在外面挡住风霜雨雪,内宅妇人的生活依如往昔,过了小年,到了二十六日,皇上封印,朝臣归家。
罗氏领着婢女为过年做准备,安意让芳蓉把最近做的一批药丸送去济怀堂,收了药碾等工具,悠闲度日。
昼短夜长,安意也不再午后小睡,穿着崭新的银蓝绣花小袄,散了发髻,坐在榻上,用红色的圆珠玛瑙串缀石榴花的璎珞玩。
李嬷嬷把调教好的七白带了过来,“姑娘,老奴幸不辱命。”
安意放下手中打了一半的璎珞,看她们的站姿,就知李嬷嬷把她们教得极好,笑道:“李嬷嬷辛苦了,夜里的咳嗽可好些了?”
“吃了姑娘做梨膏糖,这两日,晚上已经不咳了。”李嬷嬷笑道。
“天气han冷,嬷嬷要多注意些身子。”安意见李嬷嬷没有拿手炉,“桃仁,去把前儿得的那个铜錾瓜棱手炉拿来。”
“姑娘不用了,夫人前些日子,已赏了个白瓷手炉给老奴,刚才出门,一时忘记拿。”李嬷嬷在安家的日子过得舒心,愈发觉得当日的选择是对的。
“白瓷手炉在房里用,出门还是带铜质的手炉好些,嬷嬷就别推辞了。”安意道。
“多谢姑娘。”李嬷嬷欠身道。
桃仁去拿来了八宝手炉,里面已装上了燃着的银炭。
又闲聊了数句,李嬷嬷揣着手炉,带着伺候她的小丫头初一去了井篱园。
安意看着站立一旁的七白,道:“明珠阁地方小,香芹是暂时挪到西角院养伤,日后还要进来当差,你们暂时还住在现在住的地方,每日辰时正当差的过来。”
原本安意要留香芹在明珠阁养伤,香芹执意不肯,言及不合规矩。安意拗不过她,将她挪到隔壁宅子里的西泠阁,又指派了一个婆子和一个小丫头贴身照顾,还时不时过去探望。
七人齐声应了是。
“白茯你会梳头,跟着杏仁。白芨和白芍力气大,跟着芳蓉,白术白蔹跟着桃仁,白芷白苓跟着香芹。”安意将七人一一作了安排。
数日匆匆而过,大年三十早,安意收到小龚爷遣人送来的长条锦盒,锦盒里装着一幅画,把画展开,上面天色已暝,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石之间,泉水淙淙流泻。泉边有石亭,亭中有人,一男一女侧坐亭中,没绘容貌,但看那紫衣和黄衫,便知画的是谁。
画上写着王维的《山居秋暝》的四句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安意抿唇浅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