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元儿自信满满地答道:“彩元儿记得清清楚楚,因武小姐被众位小姐灌了不少酒,没过多少时候便退了席,是我家小姐同林小姐一齐将她送回房的,而后我家小姐便同林小姐又回到了席上……”
我连忙插话道:“那时她们那一桌还没有一齐到各桌上敬酒呢罢?”
彩元儿点头,道:“挨桌敬酒是在我家小姐回来之后的事了,后来林小姐也因喝得多了,便未等散席,先行下楼回了房,陈小姐是同我家小姐和其他几位小姐至散席后方回自己房间的,武、林、陈三位小姐晚饭均没有去吃,一直在房中休息,直至今天早上。”
唔……这么说来,武明玉昨天是在我下楼之前退的席,林浣霞是在我之后不久退的席,而陈绮罗则更晚一些,究竟林、陈二人谁的嫌疑更大呢……
——咦?!不对——若武明玉是在我下楼前回的房间,那我错进了她的房间时,她——她在哪儿?
嫌疑·传说
当我走错房间的时候,武明玉并未在房中,照理她喝了那么多的酒,退席后应当是直接回房休息,不该在外面乱跑乱转才是,难不成她也像我一样走错了房间?但是醉酒之人应该是一沾枕就很难醒过来,她又是怎么回到自己房间的呢?更何况据彩元儿所说,昨天是夏红裳和林浣霞将武明玉亲自送回房间的,就算这两个人也喝了酒,不可能三个人同时都走错房间吧?
我问向彩元儿道:“昨天你可看见过武小姐去了别的房间或是从别的房间出来么?”
彩元儿偏头想了一会儿,道:“彩元儿未曾注意,但想来武小姐应该没有出来过,因我家小姐和另几位小姐自吃罢午饭后便一直在厅内坐着绣花儿,她们还说,若武小姐睡醒出来,定要拿住好好笑话一番。由那时至晚饭,我家小姐同那几位小姐始终未曾离开大厅,倘若武小姐从房内出来,必会被她们看见的。”
也就是说,不管武明玉退席之后去了何处,她回到自己房中的时间应该是我离开她的房间之后至夏红裳一gān人下楼来之前这一时段,那么在此之间最有嫌疑作案的人……就是林浣霞。
如此来看案件脉络似乎已经清晰了起来:首先在吃午饭时,林浣霞便有预谋地怂恿或亲自参与了给武明玉灌酒的闹剧,致使武明玉提前退席,林浣霞也许是为了使众人认为她与武明玉关系不错从而避免案发后被怀疑,便同夏红裳一起将其送下楼去。假设武明玉被送回房后又离开这一莫明其妙的行为仅仅是出于意外或是某种并不重要的原因,那么她就是在我离开了她的房间之后才回到了自己的屋中,并因醉酒而沾枕即睡。过了片刻,林浣霞亦借口因多饮了酒而感身体不适下得楼来,先回了自己房间,而后由窗户翻出去,正可以避开西门和南门值岗的下人,再由窗户悄悄潜入武明玉的房间——这个时候众千金小姐都在二楼用饭,楼外自是不会有人在,且武明玉因醉酒,恐根本记不起睡前去闩上窗户,就算她闩上了,只怕林浣霞也早做了准备,只需用做密室的法子来个反其道而行,将线拴在闩窗木上,晕头晕脑的武明玉闩窗时根本不会注意到那线,待她睡熟了,林浣霞便从屋外拽动线将闩窗木提起来,便可打开窗子进入屋中。
接下来便是杀人,做密室,回到自己房中,今天一早再装作不知情的样子同大家一起出现在武明玉的房前……
暂时便以这条思路推理吧——那么林浣霞又是如何烧掉外面那道桥的呢?
她的窗口的确是距那软桥最近,虽不能走上前去放火,但也可以拉一条引线至她的窗内,从屋中点火烧桥,只是这一方法也容易被守在南门的下人看见引线起火的方向,从而bào露自己的位置。
不管怎样,先去问问今早守南门的下人再说。于是随意地同彩元儿又说了几句,同她分开后直接找到了守南门的一位三十多岁的仆娘,东拉西扯地闲聊了一阵家常后,随口问向她道:“嫂子昨晚至现在一直守在这南门外么?”
那仆娘很是健谈,点头道:“是呢,过一会子便有人来接班儿,一气儿也要值到明天的这个时候儿。”
“喔……嫂子们辛苦了。”我笑道,“那今早这桥被烧的时候,嫂子定当看见了。我起得晚了些,不知道是怎么个情景儿,嫂子可否讲与我知,让我也听听热闹?”
仆娘“啧啧”了两声,道:“要说这火来得还真是古怪,我这俩眼儿一直盯着那桥,硬是不知道那火是怎么烧起来的!只看到‘唿’地一下子,整个桥头突然就被火包住了……”
我连忙打断道:“被火包住了?是从哪里包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