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积水成渊,积土成山
中军大帐之中,徐晃正禀报道:“主公,经过连续数日的仔细查探,末将已经基本探查清楚了。河东郡的几个渡口,其中蒲坂县渡口对岸的敌军斥候最多,蒲津渡对岸的敌军斥候相对较少,到了采桑津渡口那边,对岸已经没有任何敌军斥候了!”
采桑津渡口距离潼关将近六百里路!马超和韩遂虽然也在防备曹军会从河东郡方面渡河,不过很明显没有考虑到这么远的地方去。
听罢徐晃的禀报,曹操看了看贾诩程昱和曹丕,然后开口道:“既然情况已经查实了,我军这次就从采桑津那边偷偷渡河西去!”
从蒲坂县方面渡河虽然最为方便,不过敌军已经在对岸布置了许多斥候,这么一来自然就是没有机会了。
采桑津那边远是远了点,不过胜在安全隐蔽。
看到曹操已经正式拍板,曹丕对着徐晃开口道:“如果我军步卒携带装备和部分口粮从潼关营寨之中赶去采桑津,公明将军以为需要耗时多久?”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从潼关赶到采桑津,最大的难处就是路途遥远,轻易很难到达。
骑兵队方面倒是好说,至少有战马代步,如果不惜马力全力奔驰之下,两天多的时间足够从潼关赶过去了。
但是步卒行进不可能有这么快的速度,而且一次性调动也不能太多,否则一旦被关内的敌军提前发觉,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听到曹丕的询问,徐晃沉思片刻道:“步卒行进自带装备和半个月的口粮,末将以为至少需要十二天左右才能到达!”
曹丕摇头道:“不需要他们带上这么多的口粮,我军粮草辎重全都在后方大营之中,可以调派骑兵队和骡马队从后方直接运过去,这些步卒赶赴采桑津的时候只要携带必须的口粮和装备就行了!”
徐晃开口道:“若是如此的话,没人携带十天左右的口粮,大约可以缩短两天时间,在十天之内从此地赶到潼关!”
曹丕皱眉道:“才缩短两天时间?”
从河东郡偷偷渡河的计划,拖得越久被敌军发现的风险就越大。但是四万步卒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调过去,所以曹丕自然是希望行军速度越快越好。不过此时只让他们携带必须口粮和装备,徐晃还是说需要十天才能赶到,曹丕自然有些头疼。
程昱笑道:“公子,十天时间其实已经很快了。正常大军行进,一天不过三五十里罢了,从此地到采桑津,一共将近六百里路程!徐晃将军说他们十天之内能够赶到,其实已经算是急行军了!”
曹丕苦笑道:“也罢,那就按照徐晃将军的计划来吧!”
贾诩补充道:“我军想要从河东郡渡河,必须要慎之又慎才行!最重要的是绝不能提前让潼关对面的敌军发现一丝一毫的端倪!为了配合徐晃将军暗中率军北上,我们在潼关这边的攻势一定要足够猛烈,唯有如此才能将敌军的目光锁定在此处!”
以潼关本身的防御程度,曹操其实是完全不想强攻。但是贾诩说的没错,如果自己不摆出足够猛烈的进攻势头来,万一对面的敌军发现什么不妥之处,这可就影响大局了。
所以听到贾诩的建议之后,曹操沉声道:“加强攻势倒是无妨,关键是潼关本身的守卫实在过于严密,我军攻势越猛,折损的将士们就越大。本相实在是不忍让军中将士们,就这么白白前去送死啊!”
贾诩沉声道:“主公,所谓加强攻势,其实关键之处在于如何给对面的敌军造成更大的压力!我军派出军士们进行猛攻确实能够达到这个目标,不过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别的方法同样可行!”
曹操大喜道:“文和有什么妙计破敌,速速道来!”
贾诩略一拱手道:“主公,潼关虽然险要。不过诩有两策却也能够破敌,其中一策时间很快,另外一策需要耗时颇久!”
潼关的防御程度,曹丕可是亲眼看到有多严密的!此时听到贾诩居然有两个办法破敌,曹丕感兴趣道:“还请先生仔细说说,何为快策慢策?”
贾诩开口道:“耗时较短的计策其实很简单,诸位有没有发现,潼关距离黄河水极近,如果我们想要破关,只要派出大军从黄河边上挖开一个缺口,然后将黄河之水给引到城墙下方就行了!”
顿了顿,贾诩苦笑道:“不过这个计策也有坏处,那就是一旦河水泛滥之后,不光是潼关会被直接冲垮,只怕关中和潼关道上的这些县城和百姓,同样是要遭遇洪水袭击了!而且我军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