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诱敌前来
马超这一次率军突袭,成功毁掉了曹军大营之中将近一半的投石机,而且在韩遂的建议之下,关中联军开始继续加高潼关本身的城墙高度!
面对关中联军的防御手段,曹丕其实心中暗喜,只要他们没有注意到采桑津那边的变化,继续把目光盯在通关本身就行!
建安十五年,六月十五日,采桑津!
采桑津位于河东郡中南部地区,根据徐晃的说法,地名由来最初是因为此处曾经彼遍植桑树,当地百姓在附近种桑养蚕而来。
不过后来自从汉桓帝时期开始,因为大汉朝廷边军的战斗力开始不断下滑,而鲜卑人崛起之后往往会趁着黄河冰冻之时纵马南下进行劫掠,所以采桑津附近的百姓基本上全都逃往南方去了。
现如今此地已经只剩下一片荒凉,还有一片片的桑树林,被风吹过之时低头弯腰似乎在向谁诉说着过去。
经过连续数日的潜伏,此时采桑津渡口已经云集了三万名曹军步卒,还有五千名曹军骑兵!
看到自己面前浩荡无边的滚滚南下的黄河水,曹丕忍不住苦笑道:“公明,你确定此处已经是黄河河面最窄的一段了么?”
在采桑津搭建浮桥,然后给主力大军渡河所用,这是早就定下来的计策,曹丕本来也没有什么别的想法。
但是此时真的身临其境了,再看到眼前浩荡无边的黄河水至少有四五里宽,想要在这么宽阔的河面之上架起浮桥,这得多大的工程?
难怪古人会把长江黄河当成天险阻断敌军,因为就凭当时的建筑工事,想要在黄河河面上架起来一座大桥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徐晃宽慰道:“公子放心,末将已经沿着河水反复观察过许多遍了,此处确实已经是河面最窄的一段了!”
顿了顿之后,徐晃指着眼前滔滔不绝的黄河水继续道:“在靠近河岸的地方,我军可以将那些桑树砍伐掉,然后是当成木桩一根根钉在河水之中,木桩上面铺上一些简易的木板作为栈桥!而中间的河水深度太大,木桩长度不够,所以就只能用绳索把船只跟木筏紧紧连在一起,只要绑得紧一些,浮桥搭建起来肯定没问题!”
搭建浮桥,小船和木筏是最基本的物资之一。前段时间大军暗中向着采桑津附近偷偷云集的时候,徐晃就已经从民间搜集了许多小型船只和木筏作为备用。
听到徐晃的解释,曹丕沉声道:“依你之见,如果想要把浮桥成功架到对岸,需要多久才能完成?”
徐晃思索片刻道:“最快三天,最迟四五天,不过前提是对岸没有敌军斥候发现我军的动向!眼下我军在采桑津附近云集的大军已经三万余人,公子是想要开始行动了么?”
曹丕点头道:“关中联军此时还在重点关注潼关那边,这说明我军前期布置极为稳妥,敌军根本就没有发现什么端倪。所以此时渡河时机已经成熟了,反倒是继续拖延下去万一被敌军斥候给发现了,到时候可就极为被动了!”
徐晃沉声道:“公子,关中联军虽然还在潼关那边跟我军互相对峙,不过敌军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消耗,如今在关内至少还有七万人以上的大军云集,反倒是我军就算把浮桥给搭建起来了,光凭采桑津附近这三万余人,只怕也很难硬撼敌军啊!”
曹丕笑道:“无妨,敌军在潼关方面的大军虽众,不过他们一时半刻根本不知道我军有多少人会从采桑津渡河,就算是军中斥候发现了,也只是会先行派出一部分骑兵前来阻击!反倒是我军留在潼关那边的大都是骑兵精锐了,只要浮桥搭建起来,三五天之内就能全部渡河完毕,根本无惧于跟敌军直接开战!”
徐晃沉声道:“可是敌军毕竟人数众多,一旦我军成功击退了他们派来阻击的那支骑兵队,到时候潼关方面敌军主力肯定会迅速赶来,万一到时候我军主力部队还未能渡河成功却该如何?”
对于徐晃质疑自己的计划,曹丕并不生气,因为徐晃能够想到这么多可能性,说明他是真的从大局方面考虑了。
看到徐晃还是有些疑惑,曹丕笑道:“只要浮桥搭建起来之后,我军主力骑兵队从潼关方面赶过来,最多只要四五天就能全部渡河完毕!而敌军主力,要等到他们派出的先遣队被我军击退之后才会全力调动前来,有了这么一个时间差,敌军主力想要集结在采桑津对岸,至少需要七八天的时间才行!如此,公明将军明白了么?”
徐晃沉声道:“可是敌军主力也可以不来采桑津这边集结,他们直接在潼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