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
「咳,是啊!就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阴阳相易,福祸相依之理。」
贺兰娆娆一听,不由得肃然起敬:「三郎居然懂得思辩之学?」
这年头儿,能在思想学术上独树一帜的人,那都是文化大家,是要受天下人敬仰的。
唐治年纪轻轻,贺兰娆娆自然不觉得他能提出什么独特的思想学说。
不过能对现有的思想学术体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那已经不是大多数未及弱冠的读书人所能具备的学识了。
唐治心虚地轻咳了一声,道:「贺兰姑娘,当今陛下乃是我的祖母,以孙而反祖,是为大不孝。你说,我会反了自己的祖母么?」
在皇位之争面前,这完全就是一句说服不了任何人的屁话。
不过,这句话一定要先说,这叫政治正确。
政治正确这块遮羞布,就算人人都知道它就是个「屁股帘儿」,也得把它挂起来。
要不然菊花都露出来了,那就太不雅观了。
随即,唐治才道:「以姑娘所见,北朔王唐浩然和朔北节度使安载道,能不能以一隅之地反了这整个天下?」
毫无偶像包袱的贺兰娆娆,在娇怯怯的收房丫头和义阳郡王两重身份之间切换自如,冷晒一声道:「绝无可能!」
唐治道:「这就是了,那么你觉得,我会为了一个草头王的头衔,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唐治不以为然地道:「得意不过一时,天兵一到,俱化飞灰,我有那么蠢么!」
贺兰娆娆道:「这不是你能决定的,只要你到了北地,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要坐上那个位子!」
唐治道:「这就是我一定要挽留姑娘你在我身边的原因了。」
「别卖关子,你快说!」
「以姑娘你的判断,朝廷要平定北地之乱,需要多久?」
贺兰娆娆道:「朝廷在陛下治理之下,四海升平,国力蒸蒸日上,若非西南番国正在作乱,朝廷早就调遣大军北上了。」
贺兰娆娆先讲了一下前因,才道:「如今就算是有西南之乱,朝廷若要平定北地,最多也就光景便能成功。」
唐治道:「你觉得,的时间,很快么?」
贺兰娆娆道:「当然很快!」
她乜了唐治一眼,这怕不是个傻子吧?
便平定一场叛乱,还不快?
用的时间平定一场叛乱,而且还是在两面作战之下,这当然是极快的速度了,怎么听他语气,还有些不以为然?
其实,用的时间平定一场叛乱,在这个通讯效率和交通效率都极度低下的年代,那是真的一点也不慢了。
我们看史书时,一场叛乱从发生到平定,可能就只有一页纸的叙述,匆匆看下来,你还以为也就几个月一年多的事呢。
可实际上就算是一伙势力大一些的山贼,平剿下来都没那么快,更不要说是一股地方势力了。
明朝播州杨应龙之乱,持续了四年。
清朝大小金川之战,持续了七年。
唐朝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精华书阁
西晋八王之乱,持续了十六年……
封建时代,光是知道消息、做出决定、动员军队、征集粮草、行军赶路,那一个流程走下来就需要多少时间?
所以,一场叛乱,打个年,那都是正常操作。
北地之乱,可不是一伙盗匪山贼作乱。
大周若是在两面作战的情况下,仅仅时间便能平定北方之乱,已经足见大周的国力之雄
厚。
唐治却轻轻摇头,道:「正常情况下,算是很快了。但是现在,这里边有两个问题!」
他这一摇头,嘴唇便轻轻触碰到了贺兰娆娆粉嫩的脸颊,两人俱是脸上一热。
贺兰娆娆微微移开了一点身子,不服气地道:「有什么问题!」
唐治道:「第一,我皇祖母年事已高,说句大不敬的话,的时间里,可以有多少意外发生?」
贺兰娆娆猛然一怔,有心反驳,可是思及朝廷如今复杂的局势,却也不禁哑然。
唐治道:「第二个问题,前朝时为防边陲异族作乱,于沿边设立了十大军镇,当地的军、政、赋税等大权,尽皆操于军镇节度之手。
大周建国后,为了稳住这些军镇,采取了绥靖政策,对他们更加优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