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于此,孙少平做梦,迈克尔被雷劈,托马斯找死。
最后这一本现在的译名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但他最初读到的是图书馆借来的旧版,便也更习惯原本的名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那是一年寒假,宿舍里只剩下他一个人,趁春节用工荒,在附近一家饭店找了个跑菜的工作,几天夜班连下来,作息有些混乱,睡不着的时候翻几页,一个假期断断续续地读完,后来又时不时地拿出来看。
那时的他因为这本书开始看尼采,但却完全不能理解或者说认同书中人物的行为。
如果让他复述这个故事,那就是一场托马斯的悲剧,因为爱上了特蕾莎,与她同居,结婚,为她返回波西米亚,以至于医生不做做清洁工,最后落魄潦倒,死于车祸。而托马斯最初收留特蕾莎的理由近乎荒谬,只是因为她没有地方去,决定和她结婚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她离开他不能活。
似乎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很警惕这样的人,弱小,依附,离开他不能活。
别人也许会觉得他太现实,但他知道这只是自知之明,他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维持这种高需求的关系。
在至呈工作几年之后,他认识了韩序。那时的她刚刚从美国回来,两人因为一个知识产权的案子,一起工作过一段时间。
同事淘里出去吃饭,有人抱怨红色炸弹,他听见她玩笑,说:结婚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挑战人类极限的活动,所以要付费观摩。
又有人说:这种钱有去有还,过两年行情见涨,反正不会亏本。
韩序却道:婚姻制度被发明出来的时候,人类平均寿命才三十多,白首永偕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现在人均期望寿命都翻倍了,谁还结婚啊?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齐宋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和他一样想法的人,他们可以维持一种精巧的距离,不远,但也别太近。
而且,韩序也符合他过去定下的那个标准,名校毕业,留学归来,外形优越,有很好的工作和收入。别说离开他能不能活,他就算暴毙,她都能好好的。
然而,相处几年之后,韩序改变了看法,也许并不是真的想结婚,而是为了在 35 岁之前生孩子。毕竟现实就是这样,如果不想太过特立独行,女人想要孩子,必得配货一个丈夫。
她于是开始用各种方式暗示他们应该走下一步了,最初的行动就是把马扎抱回来,说是他俩一起收养的猫。然后以看猫为由,越来越经常地住他家,再然后抱怨地方不够或者装修和家具不方便她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