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族学。
村里其他姓氏的人家,趁着刚秋收手里有点钱,把家里年长的孩子送进周家族学。期盼他们将会是下一个周兰兰或者是下一个周宏。
至于年幼的,等他们的哥哥姐姐赚到钱了,再供他们去周家族学求学。家里出钱供养大的,大的再帮着家里养小的。这是淳朴的村民们唯一能想的办法。
县里也有些人,把自家适龄的孩子花高价送进周家族学,只因为他们早就听说县令把自家的儿子女儿都送去了周家族学。
县里都有人来求学了,镇上稍富裕些的家庭自然也把孩子走关系送进周家族学。
有些已经出嫁的周家女,回娘家求到族里。族长和族老们找周沁商量过,决定凡周家外嫁女的子女可免费入族学,但吃食的钱的自付。五文钱一天管两顿饭,族学暂时不提供学子们住宿。
一个孩子一个月一百三十五个大钱。很多外嫁女根本就拿不出这笔钱给孩子付生活费。求到周沁那里。
周沁想了想让她们和族里签订借贷文书,一次可以跟族里借一年的伙食费。但是得付利息的。比如借一千个铜钱,一年后得还一千零五十个铜钱。这借贷利率已经是相当的便宜了。
而且这么便宜的借贷,只能借给族里外嫁女的孩子们用于上周家族学。还得有族里的男丁担保才行。
如此,周家外嫁女们也送了二十几个孩子进了周家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