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漫长的畜牧事业中,对红原鸡的驯化属于小学生难度,很可能红原鸡就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生物。?狐/恋_文¢学` +追*嶵~新`章^劫?
这一切源自红原鸡的一个鲜明的动物学特征——雏鸟的印随行为。当红原鸡雏鸟破壳而出时,会将第一眼看到的动物当成妈妈,并紧紧跟随。
这个概念在生物教科书中一笔带过,却在人类历史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恰如此时此刻。
少华部落捕捉到的红原鸡很能折腾,疯狂咕咕叫,用尖锐坚硬的喙攻击任何草率接近的族人。大家没办法,只好用树枝和绳索弄了个简单的鸡舍,铺上一层茅草将它们先关起来。
喂给它们食物也不吃,水也不喝,宁可饿死不食嗟来之食。野生动物基本都是这样的犟种。
但其中一只红原鸡在折腾一天后,于次日下出5个蛋,转机由此出现。
为了确保雏鸟出壳,母鸡停止作妖开始安安静静的抱窝,给它投喂蚂蚱它也吃了,还吃得挺开心。这是伟大的母爱,换来子子孙孙无穷代的奴役,啧啧!
红原鸡的孵蛋周期为21天与现代家鸡一致,在第二十天的时候,将母鸡吃掉,把这窝宝贵的蛋移动到营火附近,利用营火的温度继续加热。/6/1-墈′书/旺~ *哽+欣?蕞+哙·
第21天,雏鸡陆续破壳,它们刚睁开眼睛,就看到一脸和善的人类站在面前,于是迈着小碎步紧紧跟随“妈妈”。
前三天雏鸡依赖体内残留的卵黄营养,三天后逐渐开始喂它们苜蓿的嫩芽,还有随处可见的昆虫幼虫。
在雏鸡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始终有族人带着它们在部落及其周边散步,让它们熟悉部落的环境,特别是伴随人类的环境。
这样长大的雏鸟,基本脱离野性,将部落视作自己的巢穴。虽然它们依旧可能逃出部落,但是又会很快回来。
因为人类提供安全的环境,舒适宽敞的鸡舍,还有充足的食物。对比危机四伏的野外丛林,人类部落如同天堂。
不就是几个蛋么,拿走!
自此红原鸡开启和人类的同居生活。除了提供稳定的肉蛋、羽毛以及报时服务。在有鸡共同生活的居住区,各类毒虫的密度大为降低,因为红原鸡会吃掉它们,这算是一个意外之喜。
虽然是非常优秀的家禽,但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卡?卡′暁.税~蛧, _芜\错\内~容\此时的红原鸡体型较小肉质纤维粗糙,距离美味的家鸡还有一定的距离,可食用部分较少。
更致命的是红原鸡并非全年产蛋,受季节影响,每次产蛋4-8个,不像家鸡一次十几个的下蛋机器。
这些缺陷,又进一步要求少华部落开始掌握育种技术。
育种是一个相当深澳的生物学知识,好在人类本来就是动物。部落人不懂dna,难道还不懂生孩子吗?
即使部落族人也清楚,选择配偶要选择身体强壮健康的,这样生下来的孩子才会更强壮更健康,这是动物刻在遗传物质中的本能。
所以陆远等人真正需要传授的,是怎样合理的选择红原鸡的优秀性状,用他们理解的方式。
首先,仅仅一窝红原鸡还不是终点,为了避免近亲繁殖,必须不断的从野外抓捕红原鸡进行培种。
然后,挑出下蛋多的母鸡,它的蛋优先孵化。挑出体格更大的公鸡,剥夺其他公鸡的交配权。
以此类推,不断将红原鸡的繁育向着产蛋更多,产蛋期更长,肉质更多的方向推进。
这会是一个长达几千年的漫长过程,导师负责传授正确的方法,剩下的靠少华族人自己。
之后数周,族人又从陷阱那边陆续收获到几头野猪,对猪的驯化也同时展开。
对猪的驯化难度稍高,猪可没有雏鸟天生的印随行为,因此自始至终都得圈养。
用大块岩石围起高耸的猪圈,外部以木栅栏和绳索加固,将公猪和母猪分开圈养。因为野生公猪的脾气特别暴躁,在被困住胡乱挣扎时很容易撞伤母猪和小猪。
只有在发情交配时,这才利用渔网将公猪挪一下窝。此时公猪在荷尔蒙的支配下,暂时也顾不上逃跑,先趴一趴再说。
母猪产仔过了哺乳期后,将幼崽挪圈,由人类接手饲养。在这个过程中,畜牧业的第一项高科技出现——阉割。
在猪牛羊等大型哺乳动物的养殖过程中,阉割是一项核心技术。经过阉割的公猪,脾气不再过于暴躁,而且更多的营养集中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