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
“报!大都督,各路兵马均已就位,徐达,常遇春等将军,已入王爷大帐商讨军机要事,还请大都督速去!”
朱文正平时,那是轻易不出自己的营帐的,可此时,听到各路兵马都以抵达的消息后,他却片刻都没有停留,直接奔着朱元璋的营帐便赶了过去
“文正,好久未见了!”
刚一走进大帐,徐达便笑嘻嘻的走了过来,他与朱文正除了军中上下级关系外,他还是朱文正的连襟,想当年,朱元璋先是将谢再兴的长女谢翠英,安排给了自己的侄儿朱文正,又将次女谢翠娥,嫁与了徐达
因此,徐达与朱文正的关系,那可是非同一般,看着眼前这位驱逐鞑虏的元勋功臣,朱文正也是哈哈一笑,拍着徐达的肩膀说道
“是好久了,应天一别,这有三年了吧!天德,这三年间,你的威名,可把我的耳朵都磨出了茧子呀!”
天德是徐达的字,在古代,如果两人是真正的朋友,那一般都是称呼对方的字的,两人几句寒暄过后,朱文正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看到主要的将领都到了,朱元璋轻咳几下后,缓缓开口道
“三日后,本王将率水陆大军二十五万,进攻陈友谅,在此之前,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可别掖着藏着的,这时候不说,到了战场上,谁说本王不让他说话,那可不行!”
朱元璋的性格,一向如此,如果战前有事不说清楚,到了战场上又因此误事,那老朱的屠刀,可是丝毫不容情的,常遇春听到这话后,率先起身说道
“上位!咱没别的事儿,就一条,这大军的先锋,得给咱!”
常遇春此人,行军作战,一向好为先锋,且用兵手段激进,喜欢身先士卒,这是个优点,但却也是个缺点,不过,对于这种猛将型的人才,朱文正还是比较喜欢的,至少这种人,他不会藏着什么坏心眼,有事都喜欢摆在台面上说,朱元璋听到这话,哈哈一笑道
“遇春!这次打陈友谅,你不想做先锋,本王都不准呀!”
朱元璋这话,那是有出处的,想当年常遇春在九华山与陈友谅鏖战数日,双方主将,轮番上阵,最后却只打了个不胜不败的结局,这件事,一直就是常遇春的一块心病,他曾不止一次对朱元璋说,如果讨伐陈友谅,那先锋之位,一定要给他,众人哄笑一阵后,朱元璋再次沉声道
“此次,本王准备水陆并进,水路由俞通海负责统帅,陆路方面,则是以常遇春为先锋,徐达为帅,以华云龙,周德兴……”
这次被老朱点到的大将不少,可朱文正听了半天,也没听到自己的名字,这场大战的全局规划是自己做的,火器支援方面,是自己提供的,可为啥,到了真正上场的时候,却让自己闪一边儿去了?
老朱这种干法,那不是卸磨杀驴吗?
一想到这个,朱文正便耐不住心中的疑惑了,他站起身朝朱元璋拱手问道
“叔父,营中有名有姓的上将,您可是都点到了,可侄儿这次,所司何职,您似乎还没有说呀!”
看着站起身的朱文正,朱元璋哈哈一笑道
“文正!你到底还是没忍住呀!”
对于朱文正的安排,老朱那是有着明晃晃的私心的,毕竟这可是自己家唯一能研究出多种火器的好侄儿,这样的人才,如果让他去冲锋陷阵,那太浪费了,于是,老朱经过数个昼夜的苦思冥想之后,他决定,要给自己这个侄儿安排一个好差事……
“叔父,侄儿不是忍不住,关键是您没把我当个战将来看呀!”
这一声调侃过后,朱元璋也收敛了笑容沉声道
“此次作战,事关我军立足之根本,从你这几个月的表现来看,本王觉得,你不适合在战场之上,冲锋陷阵,而是应该在大营之内,为本王的进兵策略,提供建议!”
好家伙!
这朱元璋一句话,就把自己从一个威风凛凛的大都督,给变成幕僚小参谋了,这一手明升暗降,玩的那也是66的!
“叔父!我还是想……”
朱文正的话,刚起了个头儿,朱元璋便直接打断道
“你想?两军交战,事关生死存亡的大事儿,怎么能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呢?你问问这营中诸将,他们哪一位的安排,不是经过本王思虑再三的?还有,这是军营!本王的话,也是军令!你若不从,那可休怪本王不顾叔侄之情,将你军法从事!”
额!
看到老朱玩起军法从事这套,朱文正立刻就怂了,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