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战争这个东西,受苦难的都是老百姓,俗话说的好,兴!百姓苦!亡!亦百姓苦呀!
朱文正对于这句话,那是深谙其道的,他深知,战火发生在哪里,哪里的百姓,就要受苦,所以,他决定,即使是要和蒲甘王朝决战,那这个决战的地点,也必须是在自己的封地之外,甚至最好是蒲甘王朝的领土上,那才好呢
毕竟,他国子民,如果己国仇敌呀!
战争中,多祸害下仇敌,那还是没什么坏处的,至少也要让这帮家伙知道,自己的厉害,这样才会在自己今后对他们进行殖民统治的时候,扫除更多的障碍,可明显,眼前的这两位,有些没领会到自己的意识,尤其是常茂,他听到朱文正这话后,很是无所谓的说道
“国不国门的,我倒是觉得无所谓,而且如果咱们的地盘上打的话,后勤的压力,还会小很多!”
运输粮草这事儿,无论在哪个地方,那都是个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到了云贵这种山多,河多的地方,这个事儿,尤其的难办,而且,在这种地形下运输粮草,损耗那也是相当的大
三国时候,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就是因为山路崎岖难行,且军兵损耗过大,他这才发明了这东西,可现在,朱文正可不会这个,他能想到的就是,不让自己底下的百姓受苦,不能让战争波及到他们
为了这一点,他做什么都行,哪怕是躲损失点银子,也无所谓,毕竟,这云贵之地,那可是以后自己的前进基地,要是伤了这里的民心的话,自己可就是要被人釜底抽薪了
“常茂,你听好了,今天,本王教你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何时,战争都不能发生了本国的领土之上,我们可以到蒲甘的土地上,随意的去打,但是,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要尽量减少战争发生的几率,你明白吗?”
听到朱文正这个话,常茂很是不理解的摇了摇头道
“王爷,我真的不懂,为什么这战争在人家的土地上,就随便打,到了咱们这里,就不能随便了呢?”
看着这孩子迷茫的样子,朱文正叹了口气,很是无耻的说道
“圣人言!死道友,不死贫道呀!”
额!
常茂听到这句话,不禁愣住了,因为,他实在是没想起来,哪位圣人,说过这么奇葩的话,不过,不管他和蓝玉是如何想的,最后,在朱文正的执着下,还是决定,以常茂为主帅,领兵两万,增援临沧,驱逐来犯之敌!
临行之时,朱文正特意嘱咐常茂说,如果有可能,最后在驱逐蒲甘敌军的时候,能够抢占他们一两处城池,因为他很想了解下,古代的东南亚居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思想
这样也可以为他日后的殖民统治,带来很多收获,同时也能让他明白,用什么样的手段,才可以尽快的收复这帮东南亚土著们
常茂这小子,虽然年轻,可到了临沧之后,他却迅速的带领兵马,连续数日与敌军激战,蒲甘王朝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虽然他们这次来临沧的兵马人数不少,可在质量上,那是根本无法和朱文正的大军相比较的
在几场胜仗过后,常茂的两万兵马,就已经攻占了蒲甘的南部重镇,木邦,这里是蒲甘王朝南部的贸易中心,每年,这里都会给蒲甘国王带来巨大的收入,甚至,就连蒲甘王朝传了数代的那颗红宝石,也是在这个地方购买的
“书吏,记,攻入木邦后,此地居民,多良善,温顺,对天朝之军,无任何抵抗之心……”
常茂几句话说完后,书吏便将手中的书信递给了一名骑兵,让他带回昆明,送给朱文正,攻下了木邦之后,常茂发现,这里的老百姓,很木然,他们似乎没有中原百姓那样灵动的脑子
这些人,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好像是没有灵魂的人一样,都在机械性的做着这些事情,而且,他们似乎只要吃饱了,就不会再去奢求任何东西……
这些和中原百姓不相同的习性,让常茂最初很是稀奇,可看了几天过后,他就有些厌烦了,可问题是朱文正现在命令他要严守木邦,等待他的下一步指示,因此,常茂只能是暂时在住邦驻扎了下来
昆明,王府
“良善?温顺?”
看着书信上,常茂用这两个词来形容这些居民,朱文正不由得有些懵了,木邦这地方,那可是是后世的缅甸的北部地区,那里可是生产扣腰子大侠的地方,这地方的人,还能恭顺,良善?
这让他很是有些不相信,甚至,在某些时候,他都觉得,一定是常茂年纪下,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