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衿,你在哪?”
听到这个声音,林子衿没再继续说什么,而是转身走出去。
等看见站在院中的高大男人,眼眶又开始泛红。
大夏国江南一带的年景不好,每逢快要收割之际,总会碰上刮风下雨。
即便是狠心提早收割,也是会遇上。
总之,天不遂人愿。
这情况直接导致,粮食产量直线下降,粮价开始上升。
以往年景好的时候,白面一斤才五文,精米则是七文。
而当下,白面一斤八文,精米一斤卖到十二文。
上辈子从过完年后开始,雨水量逐渐减少,之后整个夏天,就下过两场雨,且雨势并不大。
再之后,就是接连旱两年!
这两年,并不是完全不下雨,而是有下,但下得都很小。
属于地才打湿,雨就停了那种。
那几年,牧云县一带的人,日子极为难过。
因为路引问题,有钱有势的人家,早已搬离。
留守下来的,则是一些不愿离开,或是没能力离开的人。
城里缺水厉害,没办法住人,大伙儿都搬到山上去住。
至于喝得水源,也是想办法,从山里弄。
好比砍竹子,喝竹水等等。
由于老百姓地里产量少,到最后,很多人家都是靠吃野菜,吃树叶,才得以存活。
那两年,整个牧云县,放眼望去,四周的山,下面都是光秃秃的,只有半山腰或者山顶,才能看到点绿色。
而那几年,黄老太依旧没拿出银子来用,是靠着她和姑姑做绣活赚的钱,买得粮食和水。
至于林家,因为奶奶的死,只把她和姑姑当做普通的亲戚,就不愿意接受她们的救济。
可以说,日子过得极其艰难。
后来是大堂兄和二堂兄外出走镖,赚卖命钱换的粮食,回来养活一大家子的。
结果就在年景逐渐变好,家里的日子,也开始好转之际,就遇到官府抓壮丁。
从此两个堂兄有去无回,据说是死在战场上……
林康不知道这个堂妹心里在想什么,见她眼眶发红,就下意识认为她受了大委屈。
只见他大步上前,拉着林子衿上下打量。
之后沉声问:“是不是唐家人欺负你了?”
林老头并没有时下人重男轻女的观念,他心疼孙女,只是很少从言语中表示。
见到大孙子面色不好地拉着孙女问,怕孙女被吓坏,就轻咳一声,说:“阿康放开子衿,你吓到她了。”
话落,他率先进堂屋,又说了一句:“子衿进来说话。”
因为一家之主发话,林康没再问什么,只是随着林子衿一并进去。
等大伙儿都坐下后,林老头看向陈老太。
“老婆子,你来说!”
陈老太和他过了大半辈子,知道他的意思,就把到唐家湾后遇到那些,如实复述一遍。
正当陈老太说到气愤,情况要控制不住之时,刚好林子宁端了一小笸箩烙饼,和一大碗咸菜过来。
“奶奶,娘,大伯娘和大姐,你们先吃点再说。”
林子衿也怕她奶气不过又晕过去,就起身拿了一块粗面做的烙饼,递给陈老太。
“奶奶,咱先吃。吃完了,让爷爷和大伯大哥拿个主意。”
其他人见状,也怕老太太给气出个好歹来,便也劝着她先吃东西。
倒是气愤不已的林家男人,互相看了一眼,之后纷纷起身往外走。
等一行人去了林老头和陈老太的房间,就听林康压着怒气说道:
“爷爷,子衿不是会说谎的人,这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唐家欺人太甚,我这就进城找人打听。要是打听清楚了,咱们等唐家人回来,就上门为子衿和姑姑做主去。”
林老头也生气,闻言点头:“好!这事既然子衿这边已经闹开,咱们还是早点打听清楚比较好。
免得回头,那边知道后有了应对之策。
子衿和你姑姑绣活都好,每个月能赚不少银子。
按子衿的话,唐家就是把她们当摇钱树了,肯定不会轻易放她们离开的。”
林老头说到这,起身也不避着众人,从一个木箱里,拿出一个坛子。
之后从坛子里掏出几串铜板,外加几块碎银,递给林康。
“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