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排骨,”元首亲自给她夹菜。
曼丽老实恭敬“谢谢”,低头扒饭,还是十分拘谨。
席间也算轻松,
逗逗小满。
聊聊闲常,
就是曼丽少说话,还是抓紧时间吃饭,没忘八点她还要去赶课。
元首看着心里叹气。
说,
“慢点吃,要不今天歇歇,学课的时间也可以换换么。”
哪知。瞿淑清很直白,倒也是恭敬笑着说,
“老师也是有时间安排的,这个点儿应了人家就得守约。”又看向曼丽。“给你买的新指护送到唐老师那里去了,今天就换那副吧。”
“嗯,”曼丽点头,最后喝了小姨递过来的给她舀好的汤。
擦好嘴,曼丽又抱过小满挨了挨,小满躺妈妈怀里格外乖腻,晃晃就要睡觉了。
小姨把小满接过去,小满已经迷迷糊糊,知道妈妈要走了,小手抓了抓,可眼睛已经半眯,小姨再多摇晃一下,就睡着了。
曼丽趁着她不哭闹,接过张尧递过来的包儿斜背上,小树一手护着她背后,送她走了。
阶下,
警卫员要把车钥匙递给她,
小树接过来却没给她,
“我送你去,这么晚了。”
曼丽不依,“哪天我不是这样……”
小树把她腰一箍,“今天就不一样,我在这儿呀!”愣是把她半抱上了自己的车。
嗯,
今天是不一样,
谁也没想到,
曼丽出去后,
元首等小满彻底睡着了,
对淑清说,
“我也去看看吧,听小树说曼丽弹筝很有气势,我想听听。”
第142章
《广陵散》。
曼丽最拿手的一曲了。
带着新指护,像个孩子,在一旁两手环胸的老师的督导下,月夜灯下,曼丽一气呵成,完成了这曲《广陵散》。
曼丽喜欢它,是莫名地喜欢着那个年代。
那是一个真正的乱世。
出现过一批名副其实的铁血英雄,播扬过一种烈烈扬扬的生命意志。普及过“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政治逻辑,即便是再冷僻的陋巷荒陌,也因震慑、崇拜、窥测、兴奋而变得炯炯有神。
东汉末年英雄们留下的激情还在,后代还在,部下还在,亲信还在,但统治这一切的巨手却已在阴暗的墓穴里枯萎。与此同时,过去被英雄们的伟力所掩盖和制伏着的各种社会力量又猛然涌起,为自己争夺权力和地位。这两种力量的冲撞,与过去英雄们的威严抗衡相比,低了好几个社会价值等级。于是,宏谋远图不见了,壮丽的鏖战不见了,历史的诗情不见了,代之以明争暗斗、上下其手、投机取巧,代之以权术、策反、谋害……
魏晋,就是这样一个无序和黑暗的“后英雄时期”。
这中间,最可怜的是那些或多或少有点政治热情的文人名士了,他们最容易被英雄人格所吸引。何况这些英雄以及他们的家族中有一些人本身就是文采斐然的大知识分子,在周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文人集团。等到政治斗争一激烈,这些文人名士便纷纷成了刀下鬼,比政治家死得更多更惨。
何晏,玄学的创始人、哲学家、诗人、谋士,被杀;
张华,政治家、诗人、《博物志》的作者,被杀;
潘岳,与陆机齐名的诗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美男子,被杀;
谢灵运,中国古代山水诗的鼻祖,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名句活在人们口边,被杀;
范晔,写成了皇皇史学巨著《后汉书》的杰出历史学家,被杀;
……
莫名。曼丽就爱沉浸在这种讳漠又华丽怨念的氛围里,天生血液里带着似得,仿若血里就凝固着这些久远的“仇恨,哀默。情缘”……
窗外,
元首也听得心潮涌沉。
《广陵散》是嵇康绝曲,
嵇康身戴木枷,被一群兵丁从大狱押到刑场。
刑场在洛阳东市。路途不近。嵇康一路上神情木然而缥缈。他想起了一生中好些奇异的遭遇。
他想起,他也曾像阮籍一样,上山找过孙登大师,并且跟随大师不短的时间。大师平日几乎不讲话。直到嵇康临别,才深深一叹:“你性情刚烈而才貌出众,能避免祸事吗?”
他又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