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太监高呼一声:“楚国使者朝圣,请以文会友,表两国情谊。”
“此次楚国出张哲儒先生、胡思明先生、叶守礼先生。”
“大魏……”
太监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六个人纷纷起身行礼。
然后确定张哲儒对周也,曾致知对胡思明,叶天对叶守礼。
本来叶天和叶守礼是第一场,因为两人在各自一方都是地位最低的。
但皇帝故意让曾致知和胡思明第一个出场。
第一轮比试就是作诗。
一共三轮,第一轮皇帝出题;第二轮楚国出题;第三轮两人相互出题。
三轮下来,曾致知和胡思明都是发挥稳定。
各做诗词,不说惊艳四方,那也让所有人都颇为赞叹。
水平是没得说。
结果是曾致知险胜。
胡思明微微拱手:“曾先生大才,在下心服口服。”
曾致知本就不问朝政,他对楚国的敌意并不高,更别说胡思明也是儒学大家,立刻还了一礼:“幸得胡先生谦让,老朽才险胜。”
楚国大使左维文轻轻叹了口气:“这曾致知确实是天下难得大儒。”
楚云晓也说道:“胡先生输了,到也不算冤枉。”
“张先生肯定能赢,只是不知道这叶天到底有几分本事。”
左维文信心十足:“公主放心,叶天不过是个小太监,我已经让人查过,十几岁入宫,入宫前家道中落,六岁之前启蒙过,后来再也没能读书,入宫后更是没有机会。”
“他或许在六岁之前看过基本经传,知道一些粗浅道理,脑子或许也灵光。”
“但写诗做赋,需一定底蕴,他有些小聪明,没有底蕴,也是无用。”
楚云晓觉得有礼:“虽然输赢非此次出使魏国主要任务,我们也不可灭了出国威风。”
左维文很肯定点头:“定然不会!”
这时胡思明和曾致知也已经客套完。
一个太监高唱:“有请魏国叶天;楚国状元叶守礼。”
叶天连个称呼都没有,那就只有叫名字。
叶天和叶守礼两人同时从自己桌案前起身走到中间,朝着皇帝行礼拜见。
皇帝说道:“这次比试,而今恰逢初秋,你们第一首诗,就以秋为题吧!”
这的题并不难。
其实“春夏秋冬”“风花雪月”都是最基本的。
稍微读过几年圣贤书的人,都能随手拈来几句自己写的。
只是诗词好坏的问题。
皇帝出这样的题,多少也有点照顾叶天了。
左维文顿时露出笑容:“公主殿下,此题简单!”
楚云晓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是简单!”
叶守礼朝着叶天拱手:“叶天先生,是否你先?”
叶天笑了笑,还了一礼:“还是状元先,我且想想。”
这还真不是叶天客气。
他又不是专门研究古诗的,猛的让他想一首写秋天的诗,他得在心里温习一下,确认字是不是错了。
还要确认诗里面是不是出现了地名,或者某些特色,是这个世界没有的。
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个黄河是真的指黄河,这个世界是没有的。
如果把黄河换成其他的河流,倒也可以,但你得了解这个世界的河流才好更换。
叶天得确认自己没记错字,背的诗词也没有类似的错误。
叶守礼微微一笑:“那在下就不客气了。”
“陛下,且听小臣一诗。”
“秋风萧瑟叶纷飞,白露为霜润草衣。”
“稻浪滚滚黄金地,菊香飘逸入梦迷。”
“丹桂飘香秋意浓,月圆人聚话往昔。”
“心怀家国思悠悠,古韵悠悠寄丹心。”
这诗一出,立刻引起楚国一众大臣拍手叫好:“叶大人,此诗甚好!”
“尤其最后两句,虽然稍显突兀,却能感受到叶大人为楚的赤子之心。”
“古韵悠悠寄丹心,好啊!”
其实叶守礼这一首诗不算好,至少比不上胡思明和曾致知的文采。
但确实不差!
皇帝看向叶天。
满朝文武也看着叶天。
徐滨更是冷哼一声,只要叶天输了,皇帝也保不住他。
皇帝敢保叶天,他就敢让天下读书人对皇帝离心。
叶天此时已经想好:“我也有一拙作,献丑了。”
“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