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沁瞬间听懂了,这位算是厂里特聘的技术小拿,和一般工人是不同的。
孟同在厂里工作几年,慢慢和金玉看对了眼。
他即使去了机械厂工作,却也依旧住在村里知青院。直至72年知青院有些拥挤时他才搬到厂里的宿舍去。
因着他在村里生活几年,楚沁对他也有一定的了解。
孟同是知青院里少有的活泼人,他不像外来者,自打来了高树村,自来熟得仿佛回到他老家。
他和村里人熟到什么地步?
熟到张飞燕她奶奶如此抠门一人,都愿意在过年时给他抓一大把煮花生。
要晓得,同村这么多年,楚沁甚至都没从张老太太手里拿到过一颗的花生,可见张老太太对他有多喜爱了。
孟同长得也板正,身高粗粗估计得有一米七八左右,浓眉大眼,是当下最受欢迎的男生类型。
村里不少人想给他介绍对象,但困于知青这层原始身份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等到他在机械厂站稳脚跟甚至转正,一月能拿40多元的工资时,有想法的村民们又惊奇的发现他被乐水的金玉拿下了。
杨大姨得知消息时也匆匆地来找过楚沁,等听楚沁说完男生脾性后倒是放心一二。
“听你这般说,那位孟同是个有本事的,金玉说的计划申请房子想来能成。”杨大姨叹道。
楚沁倒是没想到房子这一层。
不过孟同有技术傍身,金玉在会计室也渐渐站稳脚跟,两人往后真在一起了,申请房子还是能申请得到的。
这几年机械厂总是在盖盖停停的扩建,据说扩建的大头都在宿舍上。
这是万人大厂,绝大部分人来自外地,都需要靠机械厂分配房子,自然得建许多宿舍。
如今现在后山的一处小山峰上,都能见到机械厂的楼房,可见机械厂扩张得有多快了,快到从村里骑20分钟的自行车就能进入机械厂的范围。
金金金玉成家立业,杨小舅的大儿子,甚至远在千里之外的大表哥的大儿子也已成家立业。
楚沁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
就如同一把握不住的细沙。
时间匆匆,转眼来到76年。
——
1977年。
这年是特别关键的一年,楚沁想。
她是56年年底穿越来的,过了76年年底她就穿越20年了,她彻彻底底成为了这个年代的楚沁。
77年是她迈入第三个10年的关口。
不过,特别不是特别在这里,更特别在大环境即将改变。
她为啥会这么觉得?因为她从和张飞燕的平日谈话推断出来今年会有大事发生,大概还是大好的事。
其实聪明人已经觉察出来了,最近这两年氛围是有点转变的。
特别是进入76年后,就连楚沁都从县城气氛和报纸上察觉出些许不对来。
她压抑住兴奋,抱着元元亲了又亲,把这闺女亲得满脸通红。
等77年10月,她看着报纸上的新闻,有点愣神。
啥呢?
报纸上说9月份开了场会,而在这场会上领导们做出了恢复高考的决定。
楚沁此刻并不在村里,而是在县城。
手上的报纸也是今天刚出的报纸,今儿带着闺女来县城,见到县里有人拿着报纸在路上哭喊狂奔,她心里就隐隐有了猜测。
楚沁立刻冲到书局去买报纸,拿到报纸的那一刻猜测成真。
她鼻头一酸,眼眶也不由得发红。
书局里和她相熟的工作人员已经见怪不怪了,感慨道:“哭就哭吧,多的是人哭。刚刚有个人甚至激动的晕过去,我们主任才把他扛去医院呢。”
楚沁强把眼泪憋回去:“谁要哭了,我这是被风迷了眼。”
说着让她再拿三份报纸来,然后匆匆带着闺女去百货商店买了几斤巧克力奶糖,完了猛蹬自行车,一路赶回家。
村里人都在地里工作,楚沁今儿也本该上工的,可谁让她答应了闺女若是考满分就带她去买奶糖,所以今儿自然就请了假。
因为村里还没通电,广播没法来,村里的人自然也没法晓得这则消息。
于是当楚沁骑着自行车从村口而来,一路猛挥舞着报纸,嘴里大喊“恢复高考了”时,所有人都呆住了。
喊到打谷场的位置时楚沁嗓子都喊哑,不等其他人赶来问她,她匆匆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