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费力,关键是成本高昂。
就连一向以军工见长的大国,都对这种材料望而却步,更何况是百废待兴的炎国?
一筹莫展之际,赵部长连续开了好几次会,四处求援,想方设法为穿甲弹的生产争取经费。
可是,战时局势吃紧,国家财政捉襟见肘,军费开支已然捉襟见肘。
再多的钱,也只够勉强维持,根本无力支持大规模的技术研发和生产。
"看来,只能从别的地方想办法了。
"赵部长苦笑着自语,眉头紧锁。
望着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油然而生。
正当赵部长一筹莫展之际,陈平安不声不响地来到了办公室。
面对困境,这位天才工程师显得出奇的镇定。
"首长,我有一个办法,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陈平安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赵部长闻言微微一怔,旋即目光一凛。
他太了解陈平安的为人了,这小子向来言出必行,既然敢在这节骨眼上来报方案,必然是胸有成竹。
"什么办法?说来听听。
"赵部长闻言大喜,连忙让陈平安坐下,洗耳恭听。
只听陈平安侃侃而谈:
"首长,咱们兵工厂虽然资金紧缺,但好钢好铁却不少。
凭借顶底复吹转炉,我们完全可以多炼些优质钢材。
到时候,拿出去和兄弟国家做交易,低价买矿石,高价卖钢铁,只要差价合理,保准能赚个盆满钵满。
"
听到这里,赵部长不由得皱起眉头。
"出售钢铁和军火?
"赵部长愣了一下,随即摇头道,
"小陈,咱们现在钢铁都不够用,哪还有余力去卖?
再说,国家才刚成立,跟许多国家都没建交,军火出口谈何容易啊。
"
陈平安神秘一笑,压低声音说:
"首长,您有所不知。
自从咱们用上顶底复吹转炉,生产效率可是一日千里。
要是再多上几座炉子,保准钢铁管够。
只要低价进口矿石,再把成品适当加价卖出去,中间可是一笔惊人的差价啊。
"
赵部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你的意思是,靠出口创汇?这倒是个好办法。不过,还有军火出口的问题没解决呢。
"
"这个您尽管放心。
"陈平安自信地一笑,
"咱们现在的56式枪族虽然算不上顶尖,但胜在皮实耐用,在各种环境下都能适应。
您想啊,周边那些国家哪个不在打仗?他们正愁没有足够的武器呢。
咱们只要想法设法,总能打开销路。
"
顿了顿,又补充道:
"再说,隔壁最近国内建设正火,新的计划亟需大量钢铁。
咱们要是能提供优质廉价的钢材,人家还不得高兴坏了?
运气好的话,没准还能赊账给咱们材料呢。
"
赵部长越听越心动,不禁陷入了沉思。
他仔细斟酌着陈平安的提议,寻思这年轻人的想法虽然大胆,但说不定真能行得通。
出口创汇,利用价格优势打开国际市场,再把赚来的资金投入武器研发和生产。
如此一来,国内军工水平必将突飞猛进。
想到这里,赵部长的眼神几经闪烁,似乎下定了什么决心。
他重重地拍了下陈平安的肩膀,语气坚定:
"小陈,你的想法很有道理。我支持你去做,只是这事事关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你且先回去,等我向上面请示,尽快给你一个答复。
"
陈平安闻言,心中大定。
他知道,赵部长虽是一言九鼎的硬汉子,但办事向来稳妥。
这番话,分明已是松口答应了。
跨出办公室的那一刻,陈平安嘴角泛起一丝自信的微笑。
他有预感,兵工厂马上就要迎来一个新的契机,一个属于炎国的伟大时代。
陈平安的设想,可谓切中时弊。
现在隔壁也正处于战后经济恢复期,百业待兴,军用和民用部门同样都需要大量的钢铁。
如果放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