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斧的改造。
首先是履带。陈平安选用了耐磨损的橡胶材料,并在表面添加了防滑花纹。
为了减轻重量,履带的内芯改用了高强度的尼龙帆布。
履带的宽度也经过精心设计,既要保证足够的接地面积,又不能太宽而影响灵活性。
陈平安参考了毛熊t-54坦克的数据,最终敲定为400毫米。
接下来是驱动轮。
这可是履带车的心脏,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动力性能。
陈平安采用了双排定位驱动轮的布置,并在轮缘上开设了梯形槽,以增强啮合效果。
为了提高可靠性,驱动轮全部采用锻钢材料,表面淬火,硬度高达hrc60。
再有就是张紧装置了。
这个装置的作用是调节履带的松紧度,既不能太紧导致磨损,也不能太松而脱落。
陈平安设计了一种带弹簧的张紧轮,可根据履带的磨损程度自动调节。
一旦遇到障碍物,张紧轮还能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悬挂系统自然也要跟着改。
陈平安放弃了原有的钢板弹簧,改用了当时先进的扭杆弹性悬架。
每个车轮都连接着一根粗大的扭杆,利用扭杆的弹性来吸收冲击。
相比板簧,扭杆的柔韧性更好,减震效果一流。
最关键的,还是车身结构。
陈平安并不准备完全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减法。
他去掉了车厢后部笨重的栏板,取而代之的是可拆卸的防雨布。
这样不仅减轻了自重,还提高了灵活性。
司机室也进行了简化,只保留了必要的操纵装置和仪表。
顶棚改为敞篷式,以便驾驶员观察道路。
经过一番设计,一辆崭新的全地形履带运输车跃然纸上。
它修长,敦实,线条流畅又不失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