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崛起重生入伍结婚之路 > 第107章 广府古镇

第107章 广府古镇

元宫的主殿。大承殿面阔五间13.31米,进深三间9.20米。大乘殿内坐有千手千眼菩萨,其左右分立着文殊菩萨和地藏王菩萨、善贤菩萨和白衣大士。两山墙上绘五百罗汉壁画。

水池房,是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两间,为硬山小式布瓦顶建筑。

朝元宫北侧的三官殿、华佗庙为砖木石结构,面阔四间,进深两间,亦是硬山小式布瓦顶建筑。

停骖宫

停骖宫,亦名歇马殿,位于朝元宫东处100米,为旧时达官显贵到娲皇宫祭祀、游玩时休憩之所,是一个独立的四合院,由正殿、南北厢房、门楼和倒座组成,占地总面积为576平方米。

山门,为单檐硬山布瓦顶门楼,为旧时道士休憩之处。

正殿,为砖木石结构,面阔13.80米,进深8.23米,高7.9米,前设出廊,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拱。正殿的山墙及后墙上绘有壁画,女娲出宫图、回宫图、佛道儒三教图等,是娲皇宫现存清代壁画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之一。

南、北厢房为旧时茶水房,专供乡绅富士于娲皇宫游玩时憩息、渴饮。

广生宫

广生宫,地处山脚,为一座独立的依地形而建的四合院,是娲皇宫的四组主要建筑之一。

正殿,即子孙殿,为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之处,亦是供奉广生圣母的场所。

广生宫的明间、次间为槅扇,稍间则为槛窗。殿内梁柱雕刻有龙凤图纹,镶嵌狮子宝瓶,并多以青、绿、白三色彩绘上色。

1986年,涉县文物保管所对广生宫进行重新修缮。

娲皇阁

娲皇阁,共4层,高23米,其上三层阁楼建于石窟之上,为歇山琉璃顶建筑。

石窟为山上最早的建筑之一,建造于北齐,共三间,中间为拱形的拜殿,两侧则是用于保护的石条宝券顶。石窟内面供奉着女娲的金身塑像。

娲皇宫第一层楼阁为清虚阁,南北长11.28米,东西进深5.8米,高3.55米。其南北两侧各设通向二层阁楼的楼梯。

二层名为造化阁,面积略小于清虚阁,南北两侧亦设有通向上层的楼梯。传说造化阁为农历三月三求子所拜的阁楼。

三层为补天阁,西面设为隔扇,南北则为隔窗。补天阁南北西三面均设檐廊,以便于游人远眺。

清虚阁、造化阁和补天阁的部分砖墙上存留有旧时壁画。其壁画内容分别为纣王不敬重女娲而遭灭国、女娲送子和女娲炼七彩石补天。

娲皇阁

梳妆楼

梳妆楼,是传说中女娲沐浴、梳洗、休憩之所,坐东朝西,坐落于娲皇阁的北侧,是娲皇宫山上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之一。

梳妆楼建于两米高的石台之上,高9米,共两层,四面均设廊,和谐而庄严。

迎爽楼

迎爽楼,传说为乡绅官吏进香前更衣沐浴,休息之所,位于娲皇阁的南侧,与梳妆楼亮亮对应,也是娲皇宫山上部分的重要建筑之一。

补天园

补天园共由三部分组成,其分别为母系氏族文化园、功德园和金石园。设有原始部落遗址、女娲功德展示、女娲遗迹分布、女娲文化论述等人文景点以及叠瀑等自然景观。

补天湖

补天湖位于中皇山脚下,湖面面积12.5万平方米,十分辽阔。

补天湖景区以湖为中心,设有深水区和供船只游玩的浅水区。浅水区周边设有商业休闲区、码头、观景台、水杉步道等,供游人多方位欣赏。

补天湖边水生植物众多,在岸边还设有人景观,用于普及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等文化传说。

补天谷

补天谷观光区面积达1.96平方千米,内设有补天台、补天峰、酌觞池、龙吟涧等景观。

因景区崖壁极为珍贵的北齐刻经,建成了独具文化特色的北齐石刻陈列馆,用以展示收集于涉县的珍贵的石刻文物。

北齐石窟

北齐石窟,位于娲皇阁北处山崖上,为一组双窟,是娲皇宫现存石窟中最重要的遗存。

北齐石窟原为三石室,即共有三座石窟,但其中南洞石窟由于明末修缮娲皇阁时被摧毁,现存的中洞和北洞后由于佛教衰亡和道教的兴起,分别称为“眼光洞”和“蚕姑洞”。

眼光洞为中洞,呈长方形,顶高4.48米,进深3.16米,面宽3.28米。其东、北、南三壁皆刻满经文,但由于雨水长年从顶部及两壁裂缝渗入,其部分经文遭破坏。眼光窟正中原雕有佛一尊菩萨二尊,曾于民国七年(1918年)被盗,后又被补齐。后又遭受损毁,现窟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