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垂穗竟凝霜成花,寒韵凛然。
王林屈指一弹,一套玄青阵旗呼啸而出。
旗面朱砂所绘二十八宿依次闪耀,于洞口错落排布,织就星斗罗网。
“咔嚓——”
阵盘嵌入岩缝的细微声响,惊扰了守宫蜥蜴。
这灵物金瞳猛缩,瞬间化作流光,窜入石隙不见。
而两位元婴修士仿若未闻,似泥塑木雕般纹丝不动,唯有白瑶怡耳垂寒玉坠微微颤动,泄出一丝气机涟漪。
三日后子夜时分,北斗第七星光辉穿透洞顶裂隙,富姓老者陡然张目。
其袖中三枚铜钱飞射而出,凌空拼成离卦之形,他缓缓说道:
“王道友,此‘九宫匿形阵’暗合周天易数,只怕是融入了天机门的秘传之法?”
王林掌心托起青铜阵盘,盘上游移银砂勾勒出百里地貌,他淡然回应:
“此阵不过是仿照‘浑天仪’原理的粗浅布局。”
稍顿,他又将目光投向富姓老者:
“倒是富道友的‘龟蓍望气术’,竟能洞察地脉中的玄阴煞气,令人钦佩。”
白瑶怡素手轻抚鬓边霜花,指尖幽芒一闪,一缕冰魄玄光袅袅而出。
此等玄光,乃其精纯灵力所化,蕴含着无上寒意。
那冰魄玄光于阵盘之上缓缓逡巡,仿若灵目洞察乾坤。
须臾之间,其方向陡然一凝,直指西北巽位。
白瑶怡微微蹙眉,神色凝重道:
“此山龙脉走向,实非寻常,诡谲难测。想我游历大晋三百载,踏遍山川灵脉无数,却从未遇过这般奇异格局。此中玄妙,竟似……”
言及此处,她眸光微动,悄然瞥向洞窟中央那座铭刻着夔纹的古阵,似有所忌惮,未竟之言隐没于唇齿之间。
王林袖袍轻抖,一枚玉简自袖中滑落,稳稳悬于掌心。玉简之上灵光闪烁,投影出昆吾山残卷图录。
当那残卷虚影与阵盘银砂渐次重合之时,奇妙景致顿现。
三人目光皆被吸引,只见地脉之中,隐隐然盘踞着九条玄锁。
观其气息,浑厚古朴,显然是上古修士为镇压某物所留之痕迹,岁月悠悠,虽历经沧桑,然其威势仍存。“咔嚓!”一声脆响打破寂静。
富姓老者手中的卦象竟不堪重负,碎成齑粉。
铜钱化作细微粉末,从其指缝间簌簌流泻而下。老者眉头紧皱,长叹一声道:
“难怪老夫方才卜出‘潜龙勿用’之象。此山隐匿之秘,怕是某位大能的手笔。而那培婴丹之事,亦恐非一帆风顺。”
“丹不可不炼,局亦当破之。”
王林霍然起身,身姿挺拔如松,气势凛然。
话音未落,腰间灵兽袋中呼啸而出十二道霜气,仿若蛟龙出海,霜气弥漫间,隐隐透出一股凛冽之气。
他目光深邃,缓缓扫过西北方某处岩壁。
那里仿若有灵,隐隐传来锁链拖曳的沉闷声响,似在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王林与白瑶怡相视一眼,俱是颔首允诺。
三人当即分工协作,于洞窟之中精心布下九宫聚灵阵。
此阵精妙非凡,以天地灵气为引,汇聚阴阳五行之力,可助炼丹事半功倍。
随后,又在岩壁之上镌刻七重防御阵纹。
每一道阵纹皆饱含灵力,丝丝入扣,宛如天衣无缝,可抵御外界未知之险。
富姓老者亦不闲着,自储物袋中郑重取出玄铁丹炉。
那丹炉甫一现身,便有朱雀火纹于炉身隐现。
火焰灵动,似欲择人而噬,尽显非凡之品。此丹炉乃炼丹利器,必能在此次炼丹大事中发挥关键作用。
白瑶怡轻挥素手,十二枚冰魄针自其袖中飞出,于洞顶悬停,继而结成寒霜禁制。
王林则安然负手,立于阵眼之位,袖口之中暗藏三十六道剑气,其神识仿若无形之网,将方圆十里尽皆覆盖。
此三人看似各守其职、分工明确,然实则皆在暗中留存了三分余力,以备不时之需。
恰在丹火初燃之时,昆吾山腰处的玄玉台前,叶家修士正遭遇另一番波折。
一袭白袍的儒生凌空而立,腰间玉佩在天光映照下熠熠生辉,于青石阶上投下细碎光斑。
那白玉天阶宽达六十三丈,每级台阶之上皆篆刻有上古云纹,灵气氤氲,凝成雾霭,悠悠流淌于台阶之上。
“三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