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华本来是受县长指示跟工业局领导反应情况的,想问问这个张宏宇到底要干什么,为什么不来上班。结果得到的答复是:张宏宇初八去连城县报到了。邱少华长了个心眼,跟市委组织部的朋友询问了一下,听没听说过工业局有个叫张宏宇的人,他的朋友只答复了一句:“该知道的你自然会知道,别乱打听,好好干自己的工作比什么都强。”邱少华从这句话里分析出了很多东西:第一,张宏宇这种级别小到不归市委组织部管的干部人家都认识,说明这个人组织部门很关注。第二,这个人有秘密不能打听。第三,干自己的事别影响张宏宇。本着自己分析出的道理,邱少华客气的将张宏宇领到了经改办,对所有人做了介绍后便离开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张宏宇对自己在经改办遭遇的冷场一点也不以为意,因为他的同事在他眼里真的不值得他生气,他觉得他们没有让他生气的资格。
正月十九,赵光明召集全体办公室成员开了会,他发言说:“本县一共六个乡镇,七个社办企业,准确的说是六个,因为其中有一家还没有开始生产。这六家社办企业经济效益有好有坏,规模有大有小。取消人民公社后,企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归属问题,财产如何划分的问题。如何解决好各乡镇之见的利益冲突,平稳的完成从社办企业到乡镇企业的过渡,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赵光明发言结束后,给经改办的成员布置了工作任务,从头至尾没提张宏宇一个字。散会后,张宏宇也没搭理赵光明,径直回招待所了,他给刘建民打电话借了个车,说需要用几天,什么时候过来看着安排就行。
正月二十,纺织厂司机小刘一大早就等候在县政府大院里,他询问了经改办的办公地点,找到了张宏宇。
“张主任,车就在院里,您准备去哪?什么时候走?”小刘说。
“走吧,上车再说。”张宏宇答复到。
俩人离开了经改办后,两个留在办公室的干事疑惑了许久,怎么也想不明白是谁给张宏宇派的车,而且这个司机也不是他们县政府的,这漂亮的有些超出这个时代的小汽车他们也没见过。
张宏宇坐着拉风的标致505,用了三天时间,调研了七家社办企业。了解了具体情况后,他感到十分无趣。六家正在运营的企业效益都比较差,盈利能力很低,他们的存在只是给农闲时来务工的农民增加了一些收入。最可气的是石灰厂,产品质量不高就算了,还把周围的环境搞的又脏又乱。工人就在满是石灰粉尘的环境里工作,也没什么保护措施,一个个满脸白灰,像极了一部文艺作品里的“包身工”。张宏宇觉得,这样的社办企业就该取缔,根本没必要谈什么归属问题。就算能增加农民收入,也是增加了来干活儿的几个农民的收入,帮不到乡里大多数农民。
正月二十五,赵光明继续组织所有成员开会,同时召集了各企业的负责人。
“我们今天这个会主要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咱们一家一家说,商定好具体办法后就抓紧落实。那就先由砖厂的负责人开始吧。”赵光明说。
“我们大梁屯公社取消后,改为了大梁屯乡,砖厂的厂址还在新成立的乡里,主要工作就是一些财务统计名称的变化,不涉及企业拆分、归属等内容。”砖厂负责人说。
“我们养鸡场和砖厂的情况一样。”养鸡场负责人说。
“我们木材加工厂的加工点比较分散,基本上都是农户在家作业,加工好后统一送到仓库来,有的加工点现在已经不属于我们乡,这些加工点的农民想在现在所属的乡再开一家木材加工厂,和原厂分家······。”木材加工厂负责人絮絮叨叨说了一堆。
······
会议开了一上午,张宏宇对他们说的话几乎都没听进去,他觉得:
这些事根本不需要成立什么经改办,乡里相互协调一下就办了,自己这个副主任实在是不该在企业如何分家的问题上出什么主意,这些都是农民们自己的事,农民自己能做主的,政府就不该指手画脚。赵光明这个老头可能压根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从一开始就把工作方向搞错了。
散会后,张宏宇主动找到赵光明,他想着自己既然来了,总还是要出些力的好。
“赵主任,我有些想法想跟你汇报汇报。”张宏宇说。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