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语带深意的说。
“这怎么讲啊?你再说仔细些。”吴书记不解的问。
“兄弟我只能说到这了,张宏宇的情况你多跟人打听打听,然后就明白我的话了。不和老兄多说了,我要进去看看曹市长有什么吩咐没有。”秘书说完,转身进了包间。
阳江市长曹青云是张东鹏的老部下,也算是看着张宏宇长大的。所谓连城县经改办,只是曹青云为张宏宇“量身打造”的一个机构,说是试点,其实是想张宏宇能试试身手。如果张宏宇的工作思路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成效,以后的事都好办,就算没什么成绩,也可以平稳过度,如果真搞砸了,还有个正主任顶缸。没想到张宏宇连基本的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空有一身本事,却没人愿意让他施展。曹青云见过很多这样的干部。他们很有能力,但却和上下级的关系不协调,有的恃才傲物,让领导反感,还有的作为部门一把手却指挥不动任何一个下属。曹青云想点拨一下张宏宇,却又怕适得其反,索性就走一步说一步吧,这次也只能帮他到这里了。
曹市长走后,陈承志并没有对张宏宇有任何好脸色,他并不关心张宏宇是什么人,来连城县有什么目的。他再有一年就退休了,如果他愿意,现在就可以给组织部门打报告回家养老了,可他不甘心,他在连城县工作了一辈子,太想为县里的老百姓再多做点事了。现在国家的政策稳定了,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农民能吃饱饭了,但收入增长却遇到了瓶颈。他好容易等到了国家给社办企业“松绑”的好政策,却从市里来了这么个懒散、无组织、无纪律的副主任,他从内心瞧不上张宏宇。不管张宏宇什么来头,陈承志绝对不会放心让他这样的人搞工作。陈承志找来了赵光明。
“光明啊,曹市长虽然对我们的工作给与了严厉的批评,但我们不能灰心。明确社办企业的归属,是发展社办企业的前提。我们的工作进度可能是慢了些,但工作方向没有错。找你来就是要听取一下你下一步的工作安排。”陈承志鼓励赵光明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谢谢县长的信任,我一定把本职工作做好,您就放心吧,我不会让这几个企业垮掉的。”赵光明信誓旦旦的说。
“我是让你说说你准备怎么让这几个企业发展的更好,别光跟我说这些虚的。”陈承志不悦的说。
“我,我们再研究研究,一有了具体安排马上来给您汇报。”赵光明继续没头脑的说。
“算了,你们也别开会研究了。曹市长临走前有过交代。扩大养鸡场和罐头厂的规模。砖厂在离城区较近的位置建新厂。木材加工厂和家具厂承包出去。那个石灰厂就关停了吧。你就下去照这个指示抓紧办。你去吧。”陈承志不耐烦的向赵光明吩咐道。
陈承志看不上张宏宇的工作作风,但工作思路还是可取的。赵光明和张宏宇正相反,工作作风非常勤勉,就是脑子不够用。陈承志非常老道的将两人结合了一下,他让勤勉的赵光明去做张宏宇思量好的事。
赵光明听说企业的发展办法是曹市长的指示,回去后迅速的安排人去开展各项工作了。可没几天,他就哭丧这脸找陈县长去了。
“县长,各乡对您说的企业发展思路都很支持,就是乡里没有钱啊,想扩大规模还得县财政支持支持。”赵光明为难的说。
“光明,如果工作的每一步都有人给我们铺垫好了,那老百姓还需要我们什么?你不要总想着县财政能支持什么,县财政现在也很紧张。我们给了乡里自主权,指出了发展方向。就不要总有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想法。以前下面的干部总嫌县里管的太死,现在放手让他们去搞了,他们又来讲困难。人定胜天的魄力哪里去了?有困难克服困难也要上的精神哪里去了?······”陈承志不满的发着牢骚。
“我这就回去想办法,您别着急,别着急。”赵光明应付着说。
陈承志苦恼的搓着自己的脸,他努力的思考着,突然想起曹市长曾说过的“大力支持”。他毫不犹豫的拨通了曹市长的电话,跟曹市长反应了情况。曹青云的答复是:让张宏宇写一个申请,到市里领一笔试点改革专项资金。
陈承志不想见张宏宇,他在内心里反复琢磨:张宏宇?怎么又是张宏宇!为什么就绕不开他?市领导对县里的社办企业改革为什么这么重视?就在他苦恼的时候,吴德仁找到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