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只向着你,你可是我亲媳妇!”
周娇娥拍下越来越往上游走的大手:“那我不同意姜明燕嫁进来,不止我不同意,长军肯定不喜欢,那小子眼叼着呢,丑的看不上。要我说,沈喜桃家妹妹还真是个好人选,那丫头我见过,漂亮、实诚,顶顶勤劳,没什么坏心眼。”
顾建国没再吱声,周娇娥也就安静下来了:好是好,但是也有不合适的地方,比如退亲偏偏还和姚家扯上关系,最主要的是顾向军那边,心里怕还有疙瘩。
房里安静了半天,周娇娥都以为顾建国睡着了,正准备也睡了,哪想头顶传来低沉的声音:“要不,明天你和妈一块去七队,让姣琴公婆去沈家探探口风?”
周姣琴是周娇娥的亲妹妹,嫁到七生产队。
周娇娥点点头:“行,问问也好,说不得有戏。”
其实夫妻两个都知道希望不大,沈家女那真正是一家有女百家求,当初沈喜桃的阵状他们夫妻有切身体会。
那还是六年前,因着沈喜桃长大,沈家门槛都被上门说亲的人家踏破了,他们顾家也多次请人上门:为顾向军说亲的。
那时候顾向军心心念念的都是娶沈喜桃,发动全家着力,最后却因着张寡妇搅合进来,无奈失败告终。
“你说,要是哪天琼花知道了,会不会呕的要死?”
周娇娥幸灾乐祸的说。家里本不敢往沈家那边想,偏偏她自己提出来。
顾建国:……
又有一种要栽到沈家人手里头的直觉是怎么回事?
不过不得不承认,沈家是真会养闺女,一个赛一个出挑。
顾母得知周娇娥同去七生产队的目的,也顾不上找姚昌盛算账,那事不管谁无理,闹大了总归脸上无光,何况姚昌盛也算她娘家人,闹起来就更不好看了。
目前关键的还是三儿子的亲事,其他一切可以靠后。
要是和沈家的亲事能成,她不止不找姚昌盛算账,还得买鞭炮去谢谢他们家,谢他们不嫁女之恩,还顺带着将沈喜梅给解救出来了。
周姣琴的婆婆听到这样的事怕胸脯保证,信心满满出去,失望而回。
“来福家的说刚刚遇到退亲这样的事,怕孩子还没有缓过来,暂时不考虑那些,好歹喜妹年龄不大,打算等两年。
这也是人之常情,话都那样说了,我也就不好提你们家长军的情况。”
顾母安奈不住还是问了出口:“她蔡婶子,你和我说说句实话,他们家是不是看不上我们家长军才这样说的,长军在外几年没回来,在部队干的不错,都是营长了,补贴也高,他娶媳妇的钱家里老早就准备好了,绝对是几个村首屈一指的……”
蔡婆子摆摆手:“我都还没有提到你家长军,她就放出那话了。”等她提出顾家小子,对方更是皱了下眉头,意思就很明显了。
顾家小子哪怕有千好万好,单这几年都回不了一次家这一条就打死了,再说什么其他的都是白搭,沈家是出了名的疼女孩子,找亲家还真不挑男方家里有没有钱。
顾家婆媳俩叹着气回了家,第二天旁晚周娇娥在顾建国的陪同下又出门了,这次是回五生产队她娘家,探探她大伯的口风。
周大伯皱着眉头,也委婉的拒绝了,周家人自然都是认得顾长军的,毕竟隔的不远,周娇娥嫁过去三四年对方才参军。
周娇娇对顾长军倒是没什么印象,但是她知道堂姐家的小叔子几年没有回来,对方又不打算退伍,以后她嫁过去和守活寡有什么区别?
周娇娇家里都了解自己家闺女,需要人哄着宠着,可没打算找个常年不在家的当兵的。
后面又走了两家人家,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周娇娥次次无功而返,又是失望又是累的,挺着肚子,身体也吃不消。
多次被拒绝,顾家饭桌上的气氛有点萎靡,特别是顾母,现在过了那个关口,也不好去找姚昌盛麻烦,一口恶气在心中出不来,大儿媳累的早躺床上去了,她也没有胃口吃饭,坐在饭桌上唉声叹气的。
占琼花不是滋味的看着周娇娥上串下跳忙活表现,她娘家离得远,这边除了顾家相关的人也没有她认得的亲戚朋友,这事还真帮不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