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般闪亮。她身着一袭鲜艳的正红色旗装,衣摆处绣着精美的图案,领口和袖口镶嵌着金色的滚边,显得格外华丽。身上的衣服都是按照固伦公主的规制制作的,彰显出她高贵的身份。
皇帝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御座上,冷峻的目光如同秋日的寒风,穿透性地俯瞰着下方匍匐在地的众人。他脸庞上没有一丝笑容,宛若石雕般冷漠,令人不禁心生寒意。整个宫殿在这一刻仿佛被时间遗忘,陷入了一片死寂的沉寂之中,唯有皇帝那沉重而规律的呼吸声,以及偶尔响起的无力的脚步声在空气中回荡,显得格外清晰。
周围的文武百官、宫女太监,都如同石像般静静地跪伏在地,大气都不敢出。他们眼睛紧盯着地面,内心充满了紧张与敬畏,等待着皇帝的下一步旨意。在这份令人窒息的宁静中,没有人敢轻易出声,打破这宛如凝固的气氛,生怕触怒了这位喜怒无常的皇帝,招致无妄之祸。
皇帝抬手示意众人平身,众人这才敢起身。他们微微弯着腰,不敢直视皇帝的眼睛,直到皇帝轻轻咳嗽了一声,众人才慢慢直起身子,但仍然低着头。
皇帝稳坐在金碧辉煌的龙椅上,身姿挺拔,面容冷峻,目光如炬地审视着殿堂下方的文武百官。他的眼神深邃而锐利,仿佛能洞察人心,一扫而过,每一个大臣都感到一阵寒意。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庞,仔细观察着他们的表情和细微的反应,试图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取忠诚与否。
接着,皇帝的目光轻轻一转,落在了他身边那个娇小的小姑娘身上。他的眼神瞬间变得柔和起来,仿佛有一抹春风拂过,温暖而和煦。他看着她清澈的双眸,那里闪烁着纯真与善良,不禁让他的心房涌起了一股暖流。他的眼中充满了宠溺与呵护,如同一位慈父对待自己的爱女,不愿让她受到丝毫的委屈与伤害。在这严肃的朝堂之上,皇帝与这位小姑娘之间,仿佛有着一种超越了君臣关系的特殊情感。
今日,气氛庄严肃穆,文武百官依次排列,各有其态。皇帝龙颜大悦,笑容满面,忽然开口说道:“朕今日带来了一位与众位卿家都熟悉的故人。”他的声音洪亮且清晰,如同晨钟暮鼓,震撼着每个人的心。
众人听闻此言,纷纷抬起头来,目光齐刷刷地投向皇帝身旁那位小姑娘。只见她衣着朴素,容颜清秀,眉宇间透出一股纯真与坚定。众人心中好奇不已,猜测着这位小姑娘究竟是谁,竟然能与朝堂上的大臣们有所交集。
“她就是文正忠勇公之女,佟佳氏馨澜。”皇帝语气平和却又不失威严地介绍道,那温和的语调中,分明透露出对这个小姑娘的深厚喜爱和无比重视。众人听闻,纷纷惊讶地张大了嘴巴,面露惊异之色。原来,这位看似普通的小姑娘,竟然就是那位声名显赫、功勋卓着的文正忠勇公的千金!
文正忠勇公在朝中素来以刚正不阿、忠诚勇敢着称,他战功赫赫缺低调行事,他的威名早已传遍天下,可惜英年早逝,康熙五十五年其女早就被先帝扶养与宫中,众人对他女儿的出现感到意外,也在情理之中。皇帝的目光中充满了欣赏和期待,仿佛在告诉所有人,这位佟佳氏馨澜小姑娘的出现,注定会带来不凡的影响。
佟佳氏馨澜站在皇帝身旁,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她身着华丽的服饰,头戴珠翠,身姿婀娜多姿。她的美丽和气质让在场的众人为之倾倒,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官员们,更是被她的风采所吸引。
皇帝缓缓地开口道:“康熙五十五年的时候,先帝将年仅三岁的馨澜带入宫中抚养。在先帝驾崩之前,便册封了馨澜为和硕格格。而朕登基之后,馨澜一直恪守孝道,所以朕特册封她为和硕公主,并赐予其享受固伦公主的待遇。”
和硕公主微微屈膝,向众人行了个礼。世家贵女们看到如此可爱的和硕公主,都露出了友善的笑容。这时,那拉皇后笑着说:“和硕公主真是乖巧伶俐,来人,给公主赐坐。”和硕公主谢过皇后后,在一旁坐下。宴会继续进行,众人一边欣赏着戏曲,一边小声议论着这位和硕公主。
富察氏琅华面上的神情,如同夜空中最明亮的那颗星,突然遭遇乌云遮蔽,她的眉宇间涌动着深深的困惑。那双通常闪烁着聪慧光芒的大眼睛,此刻却充满了迷茫与不解。她微微俯身,贴近母亲的耳边,声音轻得仿佛只有风能听见:“娘,您可曾听说过文正忠勇公的大名?这名字听起来陌生又熟悉,却让我摸不着头脑。还有,为何馨澜可以得到如此尊贵的封号,成为和硕公主?这一切的来龙去脉,我都如坠雾中,请您务必为我解惑。”
她的话语虽然低沉,但其中的迫切与好奇,却如同春风中的嫩芽,迫不及待地想要破土而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