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谢映蓉单位离开后,林盼儿又去了旧货市场,买了煤炉子,之后又到铁匠铺买了饭锅、炒菜锅、锅铲之类的炊具。
煤炉子往门口走道上一摆,再加上饭锅和铁锅,厨房算是初具规模。
但还缺少灶台,以及头顶也需要搭雨棚,以防下雨。
林盼儿去附近砖窑厂捡了两麻袋废砖,伴着河沙水泥,砌了两面半人高的砖墙,上面搭一块厚木板,简易的灶台就做成了。
雨棚林盼儿用竹杆和塑料布搭了个临时的,一方面是经济紧张,不敢乱花钱,另一方面她也不确定能在这住多久,不想浪费钱和精力。
搭建小厨房就用了一天的时间。
傍晚,林盼儿去了另一家卖盒饭的小摊,花3毛买了一份荤菜盒饭。
菜是回锅肉,但肉的品质并不好。
正宗的回锅肉是用五花肉炒的,但盒饭里的肉不仅零碎,也看不出具体是猪的哪个部位,吃起来猪骚味很重。
林盼儿严重怀疑是母猪肉。
母猪的主要价值就是下猪崽,产量高的,一年能下三窝猪崽,这可远比宰杀卖肉更赚。
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母猪才会被宰杀。
一是生了重病,二是不下猪崽了。
病猪肉人吃了肯定是没好处的,不下崽的老母猪就更别说了,肉又柴又难吃,还没营养。
这也导致母猪肉比正常猪肉价格低廉,一些黑心餐馆或者包子铺,往往用低廉的母猪肉以次充好。
林盼儿把米饭和菜都吃了,剩下的一些零碎猪肉,她丢给了一条流浪狗。
回到出租房,天已经黑了。
房东田国栋一家正在院子里吃饭。
“小林,吃饭没,没吃一块吃点。”
看到林盼儿回来,田国栋笑着同她打招呼。
林盼儿瞄了眼田家饭桌上的菜,一大盆魔芋烧鸭,从伙食上可以看出,田家经济殷实。
“谢谢田叔,我吃过晚饭了。”
“吃过了也没事,过来坐会。”
盛情难却,加上林盼儿确实有事要跟田家商量,便回屋搬了凳子。
“看你这两天都是一个人忙里忙外,你男人呢?”
林盼儿本想回自己没结婚,但转念想到城中村鱼龙混杂,被人知道她一个未婚女性在这独居,难免被有心人盯上。
“他在工地上干活,放假才回来。”
“你几个娃?”
“一个,是个女儿,在乡下公婆帮着带。”
听到她生的是女儿,田国栋的儿媳妇白秀琴朝她投来同情的眼神。
这年头,家家户户都只能生一个,想生二胎就得罚款。
白秀琴的命就好多了,一胎中男,婆家对她满意得很,也不让她出门干活挣钱,天天就在家带娃,日子惬意的很。
“你这么出来,你婆家人不说你啊?”白秀琴好奇问林盼儿。
“怎么不说,可也没办法,不得出来给老二攒罚款嘛。”
林盼儿说得真情实意,田家人都对她已婚已育深信不疑。
白秀琴的婆婆朱桂花,还热心的给林盼儿介绍生儿子的偏方。
一番家常拉下来,林盼儿跟房东一家的关系拉进不少。
林盼儿趁机说出自己想卖盒饭的想法。
一听到她要卖盒饭,田家人脸上的笑意都淡了不少。
租房自住,跟租房做买卖,性质可不一样。
卖盒饭,一顿少说也是几十个人的饭量,卫生是一方面,防火安全又是一方面,一天到晚切菜剁肉烹炒炖煮,洗锅涮碗,闹出乒乒乓乓的动静,对同院的住户影响可不小。
“小林啊,你租房的时候,可没说是要做买卖,你是早说干买卖,我就不租给你了。”田国栋直言不讳。
林盼儿赔着笑脸解释:“我租房那会还没想好做什么,你们要是同意呢,我愿意多出3块钱房租,但靠我门口的那一块地得归我用,如果你们不同意,那我就另找地方。”
听到林盼儿愿意加房租,田家的态度好了不少。
双方讨价还价一番,最终将价格谈到了4块。
林盼儿屋门口的空地归林盼儿使用,另外每个月还得多付1块钱水费。
田家用的是自挖井,租户日常吃喝洗漱都是免费的,但林盼儿做买卖,那就另当别论了。
跟田家谈妥,林盼儿的创业路也算是迈出了一小步。
第二天是周六。
林盼儿一大早就去了师范学校找到张晓慧。
“盼儿,你走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