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却有自己的如意盘算。
所以袁绍就算官渡胜了,也活不过几年,到时候袁家的分裂必是再所难免。
“嗯,既是如此,那我就拨你轻骑三千,令你速去汝南统领刘辟诸军,子远,你可千万别令我失望。”
颜良先前虽然答应过刘备,不跟袁绍说关羽的事,但到这个时候,他也只能出卖刘备。
“末将当时想大战在即,内部的团结最重要,所以才没将此事禀于主公,以免刘玄德心生不安。眼下末将听闻玄德欲往汝南,这分明是害怕末将把此事暗禀主公,怕主公责怪于他,所以才急着想要逃离,主公若然应允,正中了玄德之计矣。”
曹操显然早就预料到会与袁绍在此决战,故于建安四年时,就在官渡修筑了十分稳固的堡垒和完善的防御工事。
旁边的许攸,神色也是微微一变。
如果没有许攸的背叛,曹操就不可能知道乌巢的虚实,也就无法取得火烧乌巢的奇功。
官渡之战,若是内部团结的曹操胜了,那统一北方后的曹操便将更加强大不可撼动。
当年白门楼之时,刘备曾答应吕布向曹操求情,可转过头时,却劝曹操杀吕布以除后患。
颜良马上表了一番决心,声称必不辜负袁绍的重托。
“竟有此事?”袁绍吃惊道。
中军大帐内,袁绍正在伏案观图,内中只有许攸在旁陪着。
许攸乃袁绍元老谋士,他都说行,袁绍当即欣然答应。
许攸话一出口,颜良便慷然请战。
可见刘备也不是什么视信义如山的人,颜良跟他也没必要讲究什么。
颜良的请战,令袁绍精神为之一振,便转向许攸:“子义想请战前往汝南,子远以为如何?”
“刘玄德,你终于坐不住了,我等了你很久了。”
被颜良说动的袁绍,恼火之下,当即下令收回成命,不准刘备带兵去汝南。
袁绍为了攻破官渡曹营,用尽了种种办法,先是堆土山,居高临下以弩弓手射曹营,结果被刘晔的霹雳车所破。
曹操的防御看似固若金汤,不过颜良却很清楚,曹操最致命的缺陷在于乏粮,只要袁绍一直跟他耗下去,曹操的失败在所难免。
到那时,即使有荀彧和郭嘉所谓的“十胜十败”说,即使袁绍有着种种缺陷,粮尽的曹操,也只有失败一途。
袁绍本是平静的表情,很快阴了下来,低头若有所思。
颜良眉头一皱,沉声道:“主公,末将以为,刘玄德此举可疑,主公万不可应允。”
熟读三国的颜良,自然早就想到借用刘备这一招,趁机离开袁绍。
《三国演义》中的袁绍就是在官渡之战败后不久病死,虽然说是忧郁而死,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年势已高。
袁绍恍然大悟,猛一拍案,“我待玄德不薄,没想到他竟心生叛意,实在是可恶。”
欲夺许都,必破官渡。
颜良记得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就是借着去汝南为名,成功的脱离了袁绍的控制。
而没有火烧乌巢,也就没有张郃的临阵投敌,更不会有袁军的全线溃败。
颜良说袁绍的大军是“堂堂正正”之师,虽然有拍马屁的歉疑,不过袁军人数上的优势却是压倒性的。
颜良趁势又道:“实不瞒主公,前番白马之役时,末将曾与刘备的义弟关羽交手,当时刘备听闻关羽为曹贼效力,害怕主公听闻会追究他,便再三恳求末将不要报知主公。”
只是眼下时机未到,颜良却还得稍稍隐忍。
再加上袁绍又宠爱幼子,几个儿子也不相和,如此危机重重的一个集团,将来就算是打败了曹操,必然也必将难逃分崩离析的命运。
颜良得知这个消息,马上起身赶往袁绍中军大帐。
袁绍一怔,脸上露出狐疑。
接着袁绍又暗挖地道,想直达曹营腹地,又被曹操在营寨四周掘壕沟所破。
正这时,旁边的许攸道:“玄德的用心虽然可疑,不过汝南的诸军不可忽视,攸以为主公还是得派一员得力的将领,前往汝南统领众军。”
信义这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