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朝生感觉着刚才黎世安明显是要让自己滚蛋的,但是突然间就转变了态度。
依照以往被坑的经验来看,易朝生怀疑眼前狡猾的年轻人可能突然有了些什么鬼点子。不过现在大家临时算是在同一阵线,因此易朝生不敢怠慢,将今日的见闻说了出来。其实算起来也没什么大事,主要还是关于武林大会,浩浩荡荡一大帮江湖人的安置问题。义气盟一路走来,都是安排的能前进就前进,人只要能在交通工具上呆着就不落地。实在赶不及,就找一片人少的城郊,在野外驻扎,尽量不打扰当地百姓的生活。形成了路径依赖的易朝生到达江南后也是这么想的,又递了申请划空地,于是乎这个粗糙的方案,相比余化龙的就逊色很多。毕竟如今不是在路上,而是已经到了目的地。行进途中临时在野外扎营还好,现在离武林大会举办还有好些时候,这一直风餐露宿的未免太过难熬。并且哪怕就是义气盟一路安抚管理,他们队伍路过的州郡也是怨声载道,埋怨路过的江湖人把治安搞得一片乌烟瘴气。如今更是放着一群精力充沛的家伙在野地里无人管束,时不时的就到附近州县府城搞事,那江南还能有好?余化龙给出的提议依旧是划一块地,不过做法高级了许多。他找的地方不是什么城郊,而是一处名叫三江口的破落城镇。三江口地如其名,昔年水患爆发,三江汇聚之处的此地被洪水冲垮。然而久未有人烟的这里却是一块宝地,不仅交通便利,并且土地肥沃,水草丰茂。于是余化龙建议重新修缮此处,将所有的江湖人都迁居进去,这样不仅方便管束,也省却了所有人风餐露宿的抱怨,不仅能住房子,还住的都是新房子。而等来参会的江湖人走后,便可将百姓迁入此处,重启渔耕还有商贸。将这片荒废的宝地再利用起来,不仅能解决大批流民,还能进一步拉动江南的经济,可谓是一举两得。“确实挺好的提议。”黎世安听完易朝生的描述,也不禁暗自点头。这直接把武林大会当奥运会整,还给参会人员修了一个后续可持续利用,经济效益斐然的奥运村,甚至可能江南的官员头上政绩都会多一笔。如此百利而无一害的方案出来,易朝生的计划与之相比,简直简陋的不行。黎世安手指敲着桌子,思考着说道:“听你的描述,这三江口地方也不小,重新修缮也是个大工程,那是谁花银子,谁动手呢?赤龙会还是官府?”“这个嘛,官府光挂了个名头,赤龙会也是差不多的插了一脚。至于出人出力的大头,还是江南的这些富商。”易朝生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要不说这赤龙会准备的十分充分呢,太子还没来的时候,这三江口就已经开始修了,现在都快完工了。今日喊我过去,说是商讨,其实就是支会我一声,然后在顺便聊聊该给这些富商免多少年的税负。” 黎世安抿了抿嘴唇,这一圈听下来,除了易朝生,本地的包括后来的太子都实现了多赢,也难怪主导权被赤龙会拿了去。“嗯,这么看来,这余化龙感觉比老易你的名利心还要重啊...”“可不是吗。”易朝生一叹气,又开始咕嘟咕嘟灌茶水,“可是人家一番运作,就要成江南转运使了,而我,还是个人微言轻的江湖盟主。”说着说着,他眼中充满了憧憬:“哎,江南转运使啊,那可是我那沈老恩师格外关照的职位,要不是前几任都出事没了,只要熬个几年,就能直达中枢,身居高位。阁主,你说会不会之前的转运使其实就是余化龙干掉的?还是说他仗着自己武功高,不怕江南反贼的暗害啊?”易朝生脑海里闪过无数阴谋论,而黎世安此刻也思绪万千。就在刚才,他都已经快要忘记的主线和支线任务又跳了出来。“「再起风云:其五」:天下大势,牵一发而动全身,为国忧心者,有舍有得,取大而放小;手握天下权,一念之间,两种结果,是恣意纵横,随心所欲,还是以正合,以奇胜?”“「支线:赤龙之义」:横贯长江,势力绵延不绝的赤龙会,比起义气盟徒有其表,内里更配得上‘义气’二字。沿江讨生活的,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入了赤龙会,那便是兄弟姐妹,绝不会让自家人饿肚子受委屈。对于他人,也是一言九鼎,义薄云天。只是,当义气和义气相碰,到底是哪种‘义’,更加值得坚守?”......说实话,就在之前,从他和赤龙会还有余化龙打交道来看,还有听着易朝生的描述,他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