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别的淘沙官将两名不满分赃的同伙给残害了,一个头顶被砸出了好几厘米的口子,另外一个头骨直接被砸的粉碎。
所幸,他师傅在圈子里有些威望,那些下手的狠人并不敢对他们师徒俩打歪主意,相反恭敬的很。
回想起自己的师傅,小光眼睛略显红润,顿了顿继续为胡力和宋财讲解其他五种‘搭班子’的方式。
小光告诉他们,“扯”字诀,即有人带着一起淘沙。
这种团队一般都是由本事比较大的淘沙官发起,而且与碰在一起的同行有很大区别,这些发起者会专挑那些什么都不懂的“泥腿子”,只要有蛮力够勤快就行,至于淘出来的赃物,则看发起者的心情了和其他人出力的大小,并不想碰在一起的同行那样,平均分配。
“找”字诀,就比较高级了,即请行家出手淘沙。
小光看了看何芸方向,特意压低了声音,他告诉两人。
“找”字诀,一般都是由实力非凡的古董商出面,类似于何家这一次,邀请胡力前来黑沙大漠寻找坠简这种形式,组成一个临时性的淘沙班子,行里的人也称之为“包伙”。
意思是,淘沙所需要的费用和所有的装备,都由雇主负责,小光坦诚自己和他的师傅,曾经就经常被人找去淘沙。
这种形式的“搭班子”在民国时期,非常流行。
它的好处在于,能够保证那些淘出来的水头,都是一等一的好货色,甚至有些古董商会根据每年的市场行情,比如说今年铜器比较抢手,深受古玩爱好者和收藏家门的喜爱,抑或是铜器的售价高涨。
他们就让自己请来的淘沙官,去淘一些青铜器,一般商周时期的墓穴比较多见这类器物。
说到这,小光还告诉了胡力和宋财一个淘沙“秘诀”。
用以判断和区分各个朝代陪葬品的种类——
商周铜、秦汉玉、魏晋俑、唐三彩、宋元瓷、明清银。
小光将淘沙“秘诀”说出来后,胡力心里暗自一怔,他没想到所谓的淘沙官真的有一套自己的独特经验,这和他们考古时用来作为参考的口诀,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细思之下实在令人咂舌。
见胡力一脸诧异,小光在心里会意的笑了笑,想必是早猜到他会有这幅表情,同时也相信胡力此刻一定对淘沙非常感兴趣,这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也是临行前阿诚特意交代他的,想办法带胡力入门,现在看来这个任务他算是完成了。
接着小光介绍了最后三种“搭班子”的方式。
“‘拉’字诀,即被人逼着去淘沙,这种形式在早些年尤为常见,当然现在也有,不过除非遇到很稀有的,或者难度很大的陵墓,才会出现这种拉人的方式。”小光看了看胡力说,“你爷爷胡少华当年就是被孙殿英用这种方法拉过去的,所以也是迫不得已才成为了他的左右手。”
胡力点头不语,似乎在寻找有关爷爷的记忆。
“这‘结’字诀就有意思了,跟现如今的聚众赌博有些相似,它指的是一大帮人聚在一起盗墓,团队人数很多,可正因为多,成员之间就容易产生矛盾,关系也比较松散,黑吃黑的想象比碰在一起的团队更严重,所以一般这种结大伙的团队差不多已销声匿迹了。”
说到结大伙,这让胡力不禁想起了东海桃花岛的“岛主”吴勇,他当年不就是带着一帮兄弟姐妹,动了一座墓葬群被考古队逮了正着么。
“没想到,淘沙官里面蕴含着这么多弯弯曲曲的门道,真是长见识了。”胡力一边听着小光的讲解,一边在心里想着。
“最后一个‘立’字诀,即师傅带着徒弟一起淘沙,就像我当年跟我师父那样。俗称,‘拉山头’,这种只有淘沙技能非常高超的人才能立起来。”小光轻轻吐了一口气,随后瞄了一眼何芸方向,“也有的人当起了老板以后,专门培养一批人,进行淘沙,我不说你们也应该知道是谁了吧。”
“何家!”宋财差点喊出了声,幸好胡力一把捂住了他的嘴。
“那你师父的本领一定很高吧?”胡力好奇的问。
“嗯......”小光顿了一下,像是在考虑用什么说辞来描述自己已故的师父,“他老人家会的本事可多喽,不过最厉害的莫过于听风、听雨、听雷、观草色、看泥痕,还有捻土,身手也十分了得,只可惜......算了,小心脚下。”
话毕,小光轻叹了一声,转身朝西北方继续寻找入口。
胡力看着小光的背影,有些理解他的感受,便不再多问,只是小心翼翼的踏着脚下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