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曾经叫做红旗公社的地方,位于县城东边六十多公里。同样是当年的知青点,在后来却没有同样的幸运。插队的浪潮退却以后,这里彻底地荒芜了下来,回复了风吹草低的原始面貌。
仅存的一些牧民,近年来忽然发现有越来越多来自远方的客人,到这里寻找远古的草原幽思。这里也确实是整个呼伦贝尔草原风貌的精华所在,一些脑子活泛的当地人开始修建旅馆,扎起了大小不等外观花哨的蒙古包,用烤全羊、马奶子酒和风情歌舞、策马草原等节目换取了大把的钞票。
作为记忆的一些遗址依然存在。三十多年前的知青集体宿舍、食堂、文体活动中心大体还保留着原有的轮廓,但已经完全没有了使用的价值。没有人同意拆毁,也没有人允许翻新重建,只好等待在岁月的流逝之下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草原的地盘够大,没有人会在意这些残垣断壁的存在。
姚兰苏定一行人象是在凭吊一样地绕着这些颓败的建筑物慢慢走着,雷胜在不停地解说,熟悉的程度让人感觉他才是这里的主人。几人并没有过多的逗留,他们的目标在宿舍后面几十米远的草场。
“这里原来大概有两千多平米的样子。”雷胜指着只剩下一些黑色木桩的空地说道:
“那把火烧完,这里也就毁了。最多的时候,这里可以储存几千吨的干草。”
“你是说,那把火把这里全烧了?报道当中可不是这么说的——不是保护了国家财产么?”
“几千吨的干草烧起来,就凭几个小年轻的想扑灭?哼,你们应该明白为什么县里不敢往上报了吧?”
“那怎么还要将那些人树为英雄?”
“因为需要啊。何况他们确实努力过了,还成功地让反动分子葬身火海了。唉,不管怎么说,他们得到了回家的机会,这算是一种补偿吧。”
“老雷,我有一个疑问。”姚兰似有所思地问道:
“出了这么些英雄,也表彰奖励了,按说不应该让他们这么快回家啊?留在这里,作为标杆,激励更多的人响应号召献身边疆才对啊。刚立了功就走,象什么话嘛?”
“没人敢留他们了,知道么?”雷胜的眼里,象有一束光在渐渐地明亮起来:
“虽然那个时候没有把这件事当成刑事案件——都在忙着评功摆好呢。不过,作为警察,我还是调查了一些事情,就我一个人在做……疑点越来越多,我终于忍不住向领导作了汇报。也就是因为我的报告,县里布置了长时间的追捕,但是没有人敢允许我进一步侦查,这不是刑事案件而是政治事件,已经定调的结论,简报上的那些字眼,就是最后的判决。当时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翻案不得人心!几十年的心病啊,你们,准备查到什么程度?”
“不是说了?这件事不是我们的目标,甚至不是重点,但如果需要,花点精力和时间也无所谓啊。我们可以很超脱的,所有人都可以这样超脱。我说过,这样的陈年老账,没有人需要负责。”
“有人不这么认为,是吧?我听到一些你们手上案子的情况,然后,逼得你们来翻这个旧帐,是吧?你不用违心地做出这样的姿态,要说超脱,我可以做得更彻底。然后呢,我就这样带着疑问,带着不甘,到死的那天,大家相安无事?换作你,可以这样过下去么?”
姚兰露出一丝微笑,对方这样毫不客气的态度,并没有激怒她,相反地,她感觉到了对方毫无顾忌的言辞里,流露出的是没有任何保留的坦诚。
“是啊,大家都不甘心,那么……把这件事情交给我们吧。”姚兰微笑地直视着他。
雷胜楞了一会,脸上的肌肉在缓缓地蠕动,最后定格成一个雕塑般的姿态:
“刘向东,可能没有死。再大胆一点预测的话,你们现在所要找的人,很可能就是他。”
姚兰苏定都没有回应,他们在等待雷胜的解释。
“现场确实有一个烧焦的尸体,那个时候没有现在这样的技术手段,没有办法进行身份比对。但是,我在现场反复地搜查、寻找,最后找到了这个……”
雷胜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金属的扣圈,底色是银白的,对称的两侧扭成麻花卷,中间的上部,是一朵花蕾的形状。不知道是时间太久还是当时就受到损坏,整个看起来粗糙而且扭曲。
“这是一种当时很少见的女式腰带扣圈,在尸体身上发现的。”
“有可能是其他人丢失的么?不是说现场有激烈的搏斗么?
“什么搏斗!英雄们应该有八九个吧,搏斗?当然,事后我还是采取了一些侦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