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
信陵君迅速挺直身躯,下达命令,声音如同洪钟,在营帐中久久回荡:“新组建的骑兵部队,立即出击!”
苏瑶站在一旁,美目之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她深知,这支部队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承载着保卫魏国边境、守护百姓安宁的沉重希望。
得到命令后,新组建的魏国骑兵部队如同一架精密运转的战争机器,迅速而有序地行动起来。骑兵们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他们大步跨上早已备好的战马。
这些战马,同样是经过层层筛选与悉心训练的。它们身姿矫健,肌肉紧绷,仿佛也能感知到即将到来的战斗的紧张与残酷,不时焦躁地刨动着前蹄,发出阵阵激昂的嘶鸣。
骑兵们装备着苏瑶耗费心血研制改良的武器,新型马弩和长刀佩于身侧,轻便的步枪斜挎在背后,特制的手雷也被妥善放置在马鞍旁的特制皮袋中。这些步枪枪身轻便,射程远超寻常弓弩,还能连续发射;手雷小巧却威力巨大,是战场上扭转局势的关键。每一位骑兵都对自己手中的武器充满了绝对的信心。
他们迅速集结,整齐的队列犹如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散发出一种无形却又令人胆寒的威慑力。随着一声令下,骑兵们风驰电掣般地奔赴边境,密集的马蹄声如滚滚雷鸣,连大地都在微微颤抖。他们宛如一支支离弦之箭,向着危机的源头飞速射去。
当魏国骑兵抵达战场时,眼前是一幅惨不忍睹的混乱景象。游牧民族的骑兵已经在边境村庄烧杀抢掠,肆意妄为。
村庄里火光冲天,熊熊燃烧的房屋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百姓们的哭喊声、牛羊的惊叫声交织在一起,声声入耳,令人心碎。魏国边境的守军正在浴血奋战,苦苦支撑,他们虽顽强抵抗,但面对游牧民族骑兵如潮水般的猛烈攻击,渐渐有些力不从心,防线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
魏国骑兵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展开早已演练多次的队形。按照苏瑶之前精心制定的战术,他们分成多个小队,呈扇形散开,对游牧民族的骑兵形成了包围之势。
每一个小队之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既能够在关键时刻相互支援,又能够灵活自如地应对敌人的各种变化。
魏国骑兵与游牧民族的骑兵对峙着,一时间,战场上安静得可怕,只有双方战马不安的嘶鸣声。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息,仿佛一根被拉到极致的弦,随时都可能“砰”地断裂。
双方的战马都在焦躁地躁动,骑手们紧握着武器,眼神中充满了警惕与深深的敌意,仿佛下一秒就要将对方生吞活剥。
此时,苏瑶骑着一匹通体雪白的骏马,身姿轻盈地穿梭在魏国骑兵队伍中。她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虽身着轻便的铠甲,但依然难掩那股聪慧与果敢的独特气质。
她大声呼喊着,声音清脆而有力,为士兵们加油鼓劲。同时,她那双明亮的眼睛,密切观察着敌军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随时准备根据战场形势调整战术。
信陵君则身先士卒,骑着一匹高大的黑色战马,站在队伍的最前方。他的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游牧民族的首领,手中的长剑微微扬起,剑身上寒光闪烁,散发出一种久经沙场的威严与霸气。
在他的带领下,魏国骑兵们士气大振,他们心中坚信,在信陵君和苏瑶的英明指挥下,一定能够击退敌人,保卫自己的家园。
游牧民族的首领看着眼前严阵以待的魏国骑兵,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惊讶。以往他们进犯时,魏国军队多以行动迟缓的步兵为主,难以对他们形成有效的抵抗。
而这次,魏国竟然派出了如此精锐的骑兵部队,而且阵型严谨,装备精良,显然是有备而来。但他的眼神中并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反而涌起一股更加强烈的斗志,他猛地挥舞着手中的长刀,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怒吼,示意手下的骑兵发起攻击。
随着首领的一声令下,游牧民族的骑兵们如同一群饿红了眼的恶狼,向着魏国骑兵疯狂地冲了过来。他们速度极快,马蹄声震耳欲聋,长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
魏国骑兵们则冷静沉着地应对,他们按照战术安排,先以马弩进行远程射击。一时间,万箭齐发,弩箭带着尖锐的呼啸风声,如雨点般飞向游牧民族的骑兵。
一些游牧骑兵躲避不及,被弩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