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楼内!
掌柜的拿着报纸快步走进里面的一个内室,一个白面净身的少年听到声音这才缓缓的抬起头来,掌柜的立即开口道:“少……东家,这是清客先生遣人送来的报纸,还请你过目!”
听到这话,那少年原本冷凝如霜的面庞,倏忽间闪过一抹难得的喜悦,却又如流星划过夜空,转瞬即逝。^1,7?n′o·v~e?l+.\c^o/m,他轻轻接过报纸,随口问道:“这里面的内容,可有令人拍案叫绝之处?”
如果杨骏能够在这里的话,必然要惊呼一声,这不是折姑娘的声音吗?可惜,待在这里的只有一个不敢抬头、畏首畏尾的掌柜!
“少东家,你看背面最后一版,我觉得最为精彩之处莫属于此了!”
听到这话,折姑娘……不,现在应该是折东家不疑有他的翻转到后面,只见开篇上来就是词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词之后,便是正文了,只见开篇名:《三国演义》,折东家带着几分好奇继续看了下去,要知道,三国故事对于五代时期的人们并不陌生,中唐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幻′想-姬? .更/新!最-快.
晚唐诗人李商隐更是在诗作:《骄儿诗》中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诗句,说明至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妇孺皆知。
杨骏敢写大家都熟悉的三国故事,如何旧瓶装新酒,这着实需要几分本事的,折东家继续看了下去,只见: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因为篇幅的缘故及报纸刊登内容有限,第四版位置对于三国演义内容只写到刘关张三人碰面,连桃园结义内容还没写呢!
而折东家看到这里,便翻看着报纸,确定这张报纸内容只有这些后,便意犹未尽地看着掌柜地问道:“怎么这故事写到这里就没有了?你问问杨骏,接下来的故事?”
掌柜的听到这话不由得内心一紧,自己少东家是爷,可那位杨相公更是自己招惹不起的主啊!他忙得出言解释道:“拿报的时候,杨相公说了,以后每旬逢一、六发新报纸,想看新内容的话,怕是要再等几天了!”
折东家听到这话不由的叹了一口气道:“好吧,你记着下一次来新报的时候,要第一时间告知我!”
“是,少东家!”
……
而掌柜得从着里面出来,刚缓一口气,谁知道手底下的下人却是忙的过来道:“掌柜的,大事不好了,好几个士子在争着问我们要接下来的内容呢?”
“你没跟他们说,这报纸不是我们的吗?我们仅仅就是帮忙售卖而已?”
伙计闻言着急着道:“掌柜的,我早就说了,可是他们不信,怕是小的人微言轻,还是掌柜的你亲自去一趟解释下吧!”
寒冬腊月之际,外面凌冽的北风呼呼吹着,而此刻掌柜的额间竟然还有些许汗水,他用着衣角擦拭下额头后,叹了口气道:“他们在哪里?走,过去悄悄到底怎么回事?他们难道连范大人署名的文章都不相信?”
……
中书门下处。*微-趣?小+说?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
一般称作中书,原称政事堂、都堂、政府、东府,自唐代中期到现在的行政机构,由门下省、中书省与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共同参与行政。
初设于门下省,唐高宗时徙于中书省,唐玄宗前称政事堂。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之后一直沿袭至今!
陶谷作为王峻的心腹幕僚,出入中书门下处自是十分容易,他进来看了一眼这里后,便径直向着里面的一间小屋走去!
对于王峻,在陶谷看来他简直是天下读书人的榜样,大周刚刚立国,百废待兴,事务繁杂。王峻辅佐郭威,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甚至为了方便,他就在这里隔了个小床,累了躺下休息,醒来后继续办公,连当今天子都非常尊重王峻,多称其表字或称呼为兄,可见其殊荣。
陶谷轻轻推开房门,心中暗自揣度,本以为会是王峻在此等候,不料,映入眼帘的竟是平章事大人——李谷的身影,他怎么会再这里,这着实令他心头微微一震。
见到是陶谷,李谷立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浅笑着解释道:“你是来找王相的吧,你没有听他说吗?北边进犯晋州,王相公担心那里情况,亲自请求前去接应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