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1020续1

大明锦衣卫1020续1

振动,将一组坐标数据烙印在实验室的金属地板上——后来证实是半人马座某颗行星的同步轨道参数。

蓝图的破译

三天后的国际联合实验室里,三族专家围着全息投影屏争论不休。赵莽调出量子银液传递的蓝图细节:纳米银搭建的自动化生产线像血管网络,一端连接着标注“银矿”的漏斗状结构,另一端延伸向标注“超新星遗迹”的能量源,中间的节点上悬浮着飞舟零件、量子通信器的三维模型。

“明代力学的承重结构。”中国古建筑专家指着生产线的支撑框架,那些交错的银质支架与应县木塔的榫卯结构异曲同工,只是尺寸缩小到纳米级。玛雅天文学家突然惊呼,生产线的能量传输管道走向,竟与玛雅历法中记载的“星际迁徙路线”完全吻合。

最关键的突破来自秘鲁的地质学家。当胡安将汞齐合金放在蓝图投影区时,那些原本模糊的原料处理模块突然清晰——超新星遗迹物质需要与汞齐发生化学反应,才能转化为生产线可用的能量块。“就像我祖父说的,”胡安敲着屏幕,“安第斯山脉的矿工用汞齐提纯银矿,五百年前就懂这个道理。”

深夜的破译工作被一阵异动打断。全息屏上的蓝图突然闪烁,所有模型都开始旋转,最终组合成一艘完整的飞舟——比之前发现的残骸大十倍,船身上同时刻着中文、玛雅文和克丘亚语的“家园”。赵莽的量子监测仪疯狂报警,屏幕上跳出一行字:“纠缠态强度已达星际传输阈值。”

纳米银生产线

第一个试验性生产线搭建在复活节岛的石像群中。赵莽指挥机械臂将纳米银颗粒注入地基,这些直径仅0.01微米的物质遇到石像下的土壤后,立刻开始自主组装——明代银印的防篡改机制在这里变成了自我修复程序,银线网络被石块压断后会自动重组。

“能量传输开始!”林夏在天文台按下按钮,特制望远镜将第谷超新星的辐射聚焦成光束,通过银线注入生产线的能量核心。那些原本静止的纳米银突然活了过来,像蚁群般搬运着银矿粉末,在玛雅水晶头骨提供的光学定位下,精准地焊接出飞舟的微型轴承。

胡安盯着原料处理区的显示屏,超新星遗迹物质与汞齐合金的反应温度稳定在217c——这个数字恰好是印加历法中“太阳最高温”的标记。当他将一块飞舟自爆残留的铁-60碎片投入反应釜时,生产线突然加速,原本需要三小时的零件成型,现在仅用四十分钟就完成,且精度比设计标准高出两个数量级。

意外发生在第三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磁暴干扰了量子纠缠信号,生产线的纳米银突然失控,开始吞噬周围的银矿。赵莽想起蓝图里的应急模块,立刻将明代银印的碎片扔进反应釜。那些狂暴的银液瞬间平静,在地面重组出玛雅祭司的浮雕——他正用手势示意:“平衡,而非贪婪。”

星际通信器

第一条完整的通信器生产线投产时,赵莽的掌心沁出冷汗。这个核桃大小的装置,核心是由量子银液凝结成的纠缠态晶体,外壳则用超新星物质与汞齐的合金打造。当林夏将它对准夜空时,半人马座方向传来一阵细微的嗡鸣,通信器表面的银线亮起,投射出三族文字共同书写的欢迎词。

“验证了祖父的猜想。”赵莽调出五十年前的手稿,祖父曾预言“银是宇宙的通用语言”。通信器突然弹出一段影像:半人马座的星际工厂里,纳米银组成的机械臂正在工作,原料输送带上,能看到与飞舟自爆残骸相同的铁-60同位素纹路。

胡安突然指着通信器的能量读数:“这些数据和秘鲁矿脉的辐射频率吻合!”他的便携式光谱仪显示,超新星物质在生产线中转化的能量波,与安第斯山脉某片古银矿的天然辐射完全同步。赵莽恍然大悟:“三族文明的发源地,本身就是宇宙选定的通信站。”

当晚的庆功宴上,林夏播放了通信器接收的最新信息:半人马座的文明正用纳米银搭建“星际走廊”,而地球的生产线,是其中关键的一环。赵莽举起酒杯,透过杯壁看见星尘炉里的银液依旧在闪烁,像无数双来自宇宙的眼睛,温柔地注视着这个刚刚学会对话的蓝色星球。

尾声

半年后,第一艘用自动化生产线制造的飞舟在西昌发射中心升空。赵莽站在控制塔上,看着船身上的银质纹路在阳光下流转——那是明代星图、玛雅历法与秘鲁矿脉图的完美融合。通信器里传来半人马座的祝贺信号,翻译成中文是:“技术的终极意义,是让孤独的文明找到彼此。”

胡安发来秘鲁矿场的实时画面,新提炼的汞齐合金正通过专用管道输送到生产线,那些金属流动的轨迹,与五百年前印加矿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