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头棒喝,惊醒了众人。
是啊!
我们一味关注粮草补给与后勤保障,却未曾料到一旦战败……
大明将陷入何等绝境!
“不能再任由陛下这般肆意妄行了。”
“自陛下偏爱皇太孙以来,言行举止愈发令人捉摸不透,更甚者,如今还要将大明推向险境!”
内阁首辅胡明辉面露苦色道。
一旁的林逸则淡然说道:“陛下身边有奸臣作祟!”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奸臣?
何人?
是他们这些内阁大臣,还是……燕王父子?
林逸此言何意?
难道……
他对皇太孙李煜登位之事,仍心存芥蒂?
可是,废太子父子已被软禁,看守他们的皆是精锐禁军!
除去燕王父子,他们还能支持谁?
朱高煦吗?
那不过是个愚蠢之辈。
燕王尚且能与废太子李昱一较高下,他呢?罢了。
众人已不敢再深思。
他们看向林逸的眼神,也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莫非,这位林大人,另有图谋,且对当今皇太孙李煜,乃至皇上李昱都心怀不满?
那他究竟是大逆不道之徒,还是已付诸行动?
“勉之,你如何看待?”
杨士奇忽然向杨荣问道。
随着杨士奇的话音落下,其他人的目光也纷纷投向杨荣。
是啊,勉之是我们中最冷静、目光最深远、分析最透彻之人。
他的见解,或许能拯救大明。
也能……拯救我们。
“我的打算?很直白,就是再多等几年,走一步瞧一步。”
李辉似乎并未察觉到同僚们的急躁情绪,只是平静地说着。
李泽宇这话何意?
走一步瞧一步?
众人面露困惑。
这是打算观察皇上二次北伐败归,贵族势力大幅削弱,皇上声望跌至谷底后,再图谋复兴废太子之举,
还是静观其变,看皇上能否力挽狂澜?
众人无从知晓。
这场宴会,最终在一片沉闷中结束。
众人步出酒楼,只觉应天城的冬日寒风刺骨,
令人不适。
“山雨欲来啊。”
有人轻叹一声,离去。
而酒楼之上,仍有人端坐未动。
“此番战事,大明必败!”
“皇上自宠幸皇太孙后,愈发昏庸。”
“我们必须有所行动!”
赵文远拍案低语。
“……”
李士弘犹豫片刻:“眼下宜静观其变,正如泽宇所言,走一步瞧一步。”
“李泽宇?他只怕已心向皇太孙了!”
赵文远饮了一口酒,冷笑。
那日的风雪,异常猛烈。
大明至此,
终有人面临抉择的时刻。
无人知晓,自己是在拯救大明,还是会将其推向更深的深渊。
正当众多文臣忧虑重重,甚至有人怒拍桌案,痛斥荒谬之时。
皇上朱权的二次北伐消息,已通过官报,传遍全国。
各地镇守的贵族,披甲执锐,跨马点兵,开始操练。
只待春暖花开,
便率军北上,与皇上朱权的三千营会合,
共伐瓦剌!
各地粮仓,依据时间、路程及剩余粮草,加之运送损耗,着手调配人手,持续向北平提前运送粮食。
若无意外,此项行动将持续数月。
运粮者多为地方衙役与本地青壮,此乃徭役之一,乃大明子民之责。
然而……
此举无疑会耽误百姓春耕!
不少地方官员对此深感忧虑,连夜上书,恳请皇上三思。
其中不乏亲眼目睹百姓疾苦,心生怜悯之官员。
皇上朱权览阅此类奏章,常陷沉默。
内阁上下,在这寒冷的冬日里,弥漫着压抑的气息。
然而,唯独太子孙李浩宇,在一群佳丽环绕中,悠然自得地翻阅着那些奏章。
单看李浩宇与那些内阁大臣,总觉得他们仿佛身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太子孙殿下,这实在是太离谱了!”
“您看陛下的脸色越来越阴沉,显然他也看不惯,准备要责备太子孙了。”
“没错没错,这就是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啊……”
“说得太对了!”
正当众人以为李渊阴沉着脸,打算教训李浩宇时,
其实……
李渊还真有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