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等多久了?饿不饿?”任青苗说着从怀里掏出来两个馒头出来,一人一个。\w?e\i?q~u\b,o^o-k!.?c,o·m_
“姐,这是你的午饭吧,我来的时候吃过了,现在还不饿。”尽管这种白面馒头对他来说很有吸引力,但是任大树还是忍住了。
“给吧,这是我专门找人换的,姐现在是二等丫鬟了,吃食上面比以前好很多,以前我也只能吃粗面馍馍,现在白面馒头也能一日吃上一顿。”
任青苗不容拒绝的把手里的馒头塞到弟弟手里:“听姐的,拿着吃吧。”
“嗯。”任大树看着手里的白面馒头,小心翼翼的掰下来一块放进嘴里。
“好吃。”
“来,姐,今天先教你三个字。”
任青苗拉着弟弟蹲到一旁拿出来两根短短的木柴。
“任大树,这就是你的名字,你好好记在心里,然后在一旁比划着写写。”
任青苗自己认字就是硬记的,也没有其他好的办法,只能这样教给任大树。
但是任大树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他脑子好使,只要有人教,就算是囫囵吞枣,他也会用心记住。
拿着姐姐递过来的木柴,他蹲在一旁认认真真的临摹起来,任青苗时不时指点一下弟弟哪里写的不太对,就这样,一炷香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k¢a/n/s+h.u!w^a?.·c¢o′m?
“大树,姐要回去了,这几个字你好好记,下次来,先写给姐姐看,记住了,姐再教给你新的。”
任青苗的时间也不多,这还是用了吃饭的时间挤出来的。
“大姐,你快回去吧,我今日无事,在这里记牢了我再回去找爹。”
“行,那我走了。”任青苗站起身,整理一下衣摆就要回去。
想了想,还是没有把元宵节发生的事情告诉家里,省的他们担心了。
半个月后,赵时安从京城顺利回到了安平县。
赵时瑾听到的消息的时候,还正在练琴,顿时有些坐立难安。
“张夫子,我二哥回来了,我今日能告会儿假,提前走吗?许久未见,我心中很是想念二哥。”
张夫子坐在上首,看出来这会儿人就算坐在这里,心思也早就飞出去了,遂点头答应了下来。
赵时月坐在一旁,想要张嘴说些什么,但是看赵时瑾压根就没有招呼她一同过去的意思,最后还是按捺下来,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委屈,想到人家才是嫡亲的兄妹,心头就是一酸。·s·a_n,y?e?w~u/.+n¨e~t′
想也知道,到时候姐姐肯定会跟二哥说自己的错处,到时候人家兄妹一心,自己这个庶妹凑到跟前也是自找没趣。
赵时瑾见张夫子答应下来,高兴的起身福了一礼,招呼着任青苗和红玉两人赶紧收拾东西。
“咱们首接拿着东西跟去吗?”任青苗看着手里的一堆东西。
“大小姐心急,肯定不乐意再折到咱们院子里,咱们就跟着走吧。”红玉不急不慌的说道。
任青苗除了每日到清风院,其他时候大小姐出门都是红玉和墨玉跟着,这还是第一次被主子带着去前院花厅。
前院。
“娘,这都是我从京城给你们带回来的好吃的好玩的,你看看喜不喜欢。”赵时安一身月白锦袍,站在花厅中央,出去了一趟回来,如今看着意气风发。
“不错,你这个混小子,娘没有白养,还记得给娘带礼物,有心了。”崔氏看着献宝似的小儿子,心里熨帖的厉害。
“嘿嘿,娘,京城果然繁华,我这去了一趟,眼界都开阔不少,我想好了,我也要好好念书,早点考中秀才,跟大哥一样去京中念书。”
崔氏惊讶的看着儿子:“咦?你这是开窍了?之前不是怎么说,你都不乐意念书吗?怎么去了一趟京城就换了一副模样?”
赵时安轻咳一声,郑重其事的看着上首的崔氏:“娘,先贤说的果然没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这一趟去京城,虽然不算远,但其中的见闻让儿子脑袋清明许多。”
“但是我听说你在京中跟着你大哥念书的时候,好似也不太认真吧?”
崔氏也不想打击儿子的积极性,但是想到大伯写回来信中二儿子的表现,没忍住还是问了。
赵时安:“......”
“娘,那是儿子刚去的时候,再说,儿子底子差,大哥他们的夫子讲的东西我都不会,自然听不进去,可等到后来儿子己经虚心请教大哥帮我了,你不相信的话,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