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从八月二十二开考,连考三场,每场三天,等到结束的时候,己经是八月二十八的傍晚。¨零^点·看^书¨ +追^最\新/章!节~
“大少爷。”赵府的下人早早就等在了贡院门口,看到赵时川的身影就赶紧迎了上去。
乡试的难度比院试要高出太多,有了举人的功名,都可以谋些小官做做,九日考下来,就算是身强体壮的人,也是要脱一层皮。
赵时川迈着虚浮的脚步,被下人背上马车后,就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桂榜是要到九月初放榜,这段时间,赵时川不准备回安平县,只在吉庆府等乡试的结果。
崔氏他们在安平县也是时时算着日子,什么时候考完,什么时候放榜,如果考中的话,什么时候消息会传回来。
越是临近放榜的日子,府中的气氛就越是紧张,大家做事都是小心谨慎,生怕惹来什么动静被上面的主子惩治。
***
报喜官差来的时候,任青苗正伺候在赵时瑾跟前,听崔氏讲如何约束下人。
“夫人,大喜啊,大少爷桂榜得中,官差们上门来报喜了!”
九月正是闷热的时候,午后的虫鸣声让人听得昏昏欲睡,过来通报消息的丫鬟那难以抑制的喜悦声把屋里的众人唤回了神。°t新e′完/?本¥@@神¢站[#> >/更2.新|最!£?全??:
“夫人,大少爷高中了,以后就是举人老爷了!”窦妈妈被崔氏给派去吉庆府照顾儿子,如今伺候在身边的是叫翠莺的大丫鬟。
崔氏只愣神了一下,用力攥紧双手,账本被捏的皱起来。
“娘,大哥考中了,真是太好了。”赵时瑾兴奋的站起身,手舞足蹈的在原地转了个圈。
“扶我起来,咱们去前院,招呼报喜的官差。”崔氏勉强稳住声音,伸出的手都有些颤抖,她这会儿心情翻涌的厉害,要是没有人搀着,她都怕自己站不稳。
赵时瑾无有不应,欢喜的扶住崔氏,一行人带着丫鬟,风风火火的朝前院走去。
赵二老爷在前院书房更早得了消息,她们过去的时候,官差们己经一个个手里拿着鼓囊囊的红封,嘴里的吉祥话一串串说出来,都不带重样的。
“夫人,咱们家川哥儿不负众望,考中了!”看着疾步过来的夫人,赵二老爷的话里都带了些哽咽。
大儿子比自己强多了,他这个举人的功名是年过三十才得中的,儿子年纪轻轻就己经考中举人,往后考中进士只是时间的问题,他们二房有自己的依仗了。*k~a¢n^s_h^u^j`u~n·.?c^c\
“好好好,翠莺,请诸位官差们到花厅喝茶。”
赵府在安平县是大户,这次来报喜的活都是这些官差们抢来的,得了丰厚的红封,再去喝杯茶,吃点点心,绝对的美差。
欢欢喜喜的把官差们安顿完,府里得到消息的主子们也都过来了。
“张管事,府里大喜,阖府上下赏两个月的月钱!”崔氏的声音里有说不出来的扬眉吐气,想她崔二娘,世家大族出身,嫁了个没上进心的丈夫,被族里的姐妹们没少嘲笑,如今她的儿子,年纪轻轻己经中举,她不靠丈夫,靠自己的儿子也总有当上诰命夫人的一天。
周围下人们雀跃的恭贺声音响起,任青苗总算体验到了之前府里老人们说的,赏两个月的月钱是什么滋味了,天降馅饼的感觉,实在是好,这一刻,任青苗没有其他想法,只想大少爷早日考中进士,二少爷早日考中秀才,让她的荷包更加丰厚。
当天晚上,府里张灯结彩,崔氏还专门让人安置了炮竹来放,这种大喜的日子,怎么庆祝都不为过。
赵府得到喜讯的时候,赵时川己经在回来的路上了,九月中旬的时候,一行人抵达安平县。
一家人见面,欢喜自是不必说,安平县的县太爷也特意上门贺喜,赵时川明显前程无量,有赵家的托举,加上他本身的才能,将来的仕途,比他这个寒门的县令肯定是要好太多,如今交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川哥儿,你考中举人的消息,你爹己经写信去了京城,想来现在你大伯应该己经收到消息了。”崔氏看着意气风发的儿子,怎么看怎么觉得好。
“如今你己经考中举人,再过不久就要去京城,准备来年的春闱,你的亲事,等你大伯那边来信,若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到时候咱们一家人一起上京,给你张罗婚事。”
赵时川听母亲说着自己的婚事,面上没有一丝的变化,这种家族联姻,他肯定会好好对待正妻,至于有多么情深义重,那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