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像是碑刻上的字,比现在的字稍微古板点,但是能认出个大概。
“是汉字,辽代的楷书,大体上能看懂。”
薇姐催了句:“念念。”
我把那张羊皮卷,小心的捧在手里,粗略的扫了几遍,清了清嗓子,逐字逐句地念出声来:
“维开泰八年,岁在戊戌,辽室公主耶律氏,下嫁渤海大氏玄素,延琳族弟也。初,圣宗帝以和亲抚渤海,耶律氏亦谨守妇道,然渤海遗臣阴结廷臣,谋逆久矣……”
念到这儿,我顿了顿,心里咯噔一下。
大延琳叛乱这事我有点印象,好像是辽代中期,辽圣宗在位时发生的事儿,我记得《辽史》上有记载,没想到这座墓的墓主人,竟然还跟这事儿扯上了关系。
顿了顿,我开始接着往下念:
“耶律氏偶闻其谋,夜作密信,欲呈先帝,期止祸乱。大玄素察之,彷徨无措,念及家国,又顾妻室。未及决,信为内奸所截,献于延琳。延琳惧事泄,遂提前举事,囚耶律氏与玄素……”
我刚念了没几句,柱子在旁边插了句嘴,“这他么说的都是啥玩意儿啊,我咋一句也没听懂?能不能说人话!”
听了柱子的话,我无奈的摇了摇头,也不怪他听不懂,就凭他小学还没毕业的水平,要是能听懂文言文,那才叫怪呢!
我刚想给他解释解释,薇姐皱着眉头打断了我,让我别管柱子,先接着往下念,还说就柱子那榆木脑袋,听不听懂一个样,没啥用。
我呵呵一笑,继续往下念:
“大延琳欲杀耶律氏祭旗,大玄素力阻,曰:‘辽主若知公主死,必屠渤海余众!’延琳怒,斥其通敌,遂并杀之,同死者凡二十八人,皆氏之宿卫与玄素之亲随……后先帝平延琳之乱,得其真相,欲寻耶律氏之遗骸,未果,先帝崩,新帝立,得之遗骸,葬于旧战国墓,赐祭器若干,以彰其忠……”
最后几句提到了随葬品,说公主曾为辽之大祭司,故葬其祭司器物。
念完之后,我把羊皮卷放下,心里头五味杂陈,这个公主也算是刚烈女子,可惜落得这么个下场。
我突然想起了之前那座,萤石矿洞里的那些累累白骨,还有‘宿卫’的腰牌,估计是公主的护卫,跟着一起被叛乱的大延琳杀了,后来被安置在了那座萤石矿洞里,就当是为公主和他丈夫大玄素陪葬了。
听我念完羊皮卷上的内容,薇姐迟迟没说话,反倒是柱子,一个劲儿的缠着我,非让我把羊皮卷上的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给他解释解释,他也好奇想听。
被柱子缠的没了办法,我只好把羊皮卷中记载的文言文,尽量翻译成简单易懂的内容,说给他听:
“墓主身份是一位辽代皇族公主,她下嫁给了渤海国的一位贵族,叫大玄素的男人,那个人正是大延琳家族里的族弟。
当时的渤海国,已经被辽国打败,沦为了辽国的附属国。
而这位公主恰巧得知了,渤海国残余贵族的首领大延琳,勾结了某些辽国内部的权臣,以及一些渤海国旧部将领,妄图发动叛乱,准备推翻辽国圣宗皇帝,也就是公主她老爸的统治。
为了保护她父亲和辽国,这位公主挺身而出,给她父亲写了密信,试图阻止这场叛乱。
然而,她的行动被自己的丈夫大玄素察觉了,她的丈夫大玄素陷入了矛盾之中,一方面是自己的妻子,想要保护父亲和辽国,另一方面是自己族兄大延琳,想要恢复渤海国……
就在大玄素还没做出选择的时候,公主发给她父亲辽国皇帝的密信,出了意外,被预谋叛乱的那些人截获了,并且告发给了叛乱首领大延琳。
大延琳知道自己打算叛乱的消息暴露了,为了安全起见,他选择提前爆发了起义!
在起义前,大延琳将公主抓捕,想要处死祭旗,大玄素不忍心看着妻子被处死,于是出手阻拦,大延琳一怒之下,为了起义复国,直接把公主他们夫妻俩,包括公主身边的宿卫,全都残忍的杀害了。
大延琳起义最终被镇压,公主的事迹昭雪是很久之后了,那时候她的父亲辽圣宗已经病故身亡,继位的辽国皇帝,感念公主的事迹,派人寻到了当初被杀的公主等人尸体,将早已腐烂的公主、她的丈夫,还有为了保护公主而被杀的那些宿卫尸体,一同葬在了这座荒废的战国古墓中。
一起埋葬的,还有公主和她丈夫的一些遗物,当初还未出嫁渤海国联姻时,公主曾经是辽国的大祭司,这口彩绘棺材里,应该有不少祭司的物品,包括权杖,跟公主的身份地位相匹配的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