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风水云雷电 > 硬的不行就来软的

硬的不行就来软的

陈家老太太在祠堂里坐定,让孙辈给周家供桌摆上“三牲”——整鸡、整鱼、大块猪肉,红绸布裹着,在香烛烟气里泛着油光。-兰,兰′闻,血^ -耕_歆¢嶵^快\这是佛山宗族里最郑重的“问罪礼”,摆出来就意味着没转圜的余地。

“周老大,”老太太用拐杖拨了拨供桌上的铜烛台,烛火晃得她满脸沟壑更显深沉,“光绪年间你太爷爷和我家老爷子‘斩鸡头’为誓,说两家若生男女,必结秦晋之好。那只鸡头现在还埋在祠堂门槛下,你敢说这誓不算数?”

周砚爹额角冒汗,不住地用袖子擦:“婶子,时代不同了……”

“时代不同,祖宗的规矩就不同了?”老太太冷笑,“去年清明祭祖,你家阿砚还在我家老爷子牌位前磕了头,接过了‘利是’——我们广东人,接了长辈的‘利是’,就是认了这份情分,你当是小孩子过家家?”

旁边的陈家三叔公接口:“就是!佩珊十六岁那年‘出花园’,穿的红木屐还是你家送的,红布包着‘葱、蒜、芹菜’,寓意聪明、会算、勤劳,这些都是明媒正娶的讲究,难道是白做的?”

周砚站在一旁,指尖掐得发疼。他记得“出花园”那天,陈阿妹穿着一身红衣,像朵新开的石榴花,给他递过“糖塔”,说吃了能甜甜蜜蜜。那时只当是长辈的心意,如今却成了捆住他的绳索。

僵持到后半夜,老太太松了口,却撂下狠话:“三日之内,让阿砚去陈家‘回门’,给佩珊赔个不是。按老规矩,带上‘猪脚姜’和‘红鸡蛋’,当着我家祖宗的面说清楚——要么认亲,要么就别怪我们陈家‘开祠堂’,把这事捅到族老会去!”

“开祠堂”三个字像炸雷,在周砚耳边响。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旦族老会判定周家“背信弃义”,不仅武馆的地皮会被收回,连爷爷的牌位都得从祠堂挪出去,这是比杀了他还难受的事。

第二天一早,周砚拎着沉甸甸的“猪脚姜”去了陈家。瓦罐里的姜块浸在浓汁里,裹着红糖和醋的酸香,是佛山人赔罪时最体面的礼。陈阿妹在客厅里等他,穿了件新做的香云纱旗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见他进来,眼睛亮了亮。

“阿砚哥,尝尝我做的‘盲公丸’。”她把一碗鱼丸推过来,汤里飘着紫菜,“我学了好久,知道你练拳耗体力,特意多放了鲮鱼肉。”

周砚没动筷子,把瓦罐放在桌上:“佩珊,我是来……”

“我知道。”她打断他,拿起汤匙舀了个鱼丸,“但你先听我说。我奶奶说了,只要你肯按规矩来,‘过大礼’的时候,我家陪嫁十箱绸缎、二十亩地,还帮你把武馆重新翻修,铺上‘花阶砖’,比现在气派十倍。”

她眼里闪着光,数着那些她以为他会在意的东西:“将来生了孩子,男孩跟你学拳,女孩我教她做陶瓷,祠堂里的‘灯酒’我们年年都办最热闹的,让所有人都知道周家有后……”

“佩珊,”周砚的声音涩得像吞了沙,“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

“那你想要什么?”她猛地放下汤匙,汤溅出来,“那个北方姑娘能给你什么?她知道‘冬至’要做‘萝卜糕’吗?知道‘年三十’要贴‘挥春’、守岁到天亮吗?她连‘白话’都不会说,怎么跟祠堂的长辈打交道?”

这话戳中了周砚最隐秘的怕。他确实担心过,梁盼娣第一次吃“禾虫”时皱起的眉头,听他说“食在广州,味在佛山”时茫然的眼神,那些地域的隔阂,像层薄雾,总在他心头飘。

可他更记得,她看他练拳时专注的样子,记得她偷偷学写“缠”字时歪歪扭扭的笔画,记得她把他教的“问路斩”拆开来,改成更适合女子的剑法——她在用自己的方式,靠近他的世界。

“她可以学。”周砚抬起头,目光坚定,“就像我也可以学她那边的规矩,学包‘饺子’,学听‘评剧’。但感情学不来,佩珊,你明白吗?”

陈阿妹的脸一点点白了,突然抓起桌上的“猪脚姜”就往地上砸。瓦罐碎裂的声音刺耳,浓汁溅在花阶砖上,像一滩化不开的血。

“我不明白!”她尖叫着,眼泪汹涌而出,“我从小就按规矩活!‘清明’拜山,‘端午’裹粽,‘中秋’赏月,哪样错了?凭什么她可以不守规矩,就能得到你?”

她冲到里屋,抱出个红木匣子,摔在周砚面前。里面是从小到大攒的“利是”,红封套叠得整整齐齐,还有他送的木剑、画的拳谱,甚至有颗他掉的乳牙,用红布包着。

“这些年,我攒的每样东西都跟你有关,”她指着匣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