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浪潮。”陈枭缓缓说道,“孙传芳、张宗昌之流,不过是沙滩上用沙子堆起来的堡垒,看似庞大,实则根基不稳,一盘散沙。浪潮打来,瞬间就会土崩瓦解。”
他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地图前,手指从南向北,划过一道凌厉的弧线,最终重重地落在了上海的位置。
“这股浪潮,最多到明年开春,就一定会席卷到上海。届时,不是我们想不想选边站队的问题,而是浪潮会首接拍在我们的脸上,逼着我们做出选择。”
“要么,顺着浪潮,乘势而上;要么,被浪潮拍碎,尸骨无存。”
这番话,如同一柄重锤,狠狠砸在梁启元和杜月笙的心头。
他们虽然早有预感,但从未有人像陈枭这样,如此赤裸裸、如此确定无疑地将残酷的未来摆在他们面前。
梁启元脸色凝重,他沉声问道:“贤侄的意思是,我们必须投靠北伐军?”
“不是投靠。”陈枭摇了摇头,眼中闪烁着一种梁启元和杜月笙都看不懂的深邃光芒,“是‘迎接’。”
“迎接?”杜月笙咀嚼着这个词,眼神渐渐亮了起来。
“对,迎接。”陈枭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敲击着,“与其被动地等待新主人的到来,不如我们主动把上海这座城,变成一份见面礼,一份天大的‘投名状’,亲手送到北伐军的手里!”
“投名状!”
这三个字一出口,杜月笙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他混迹江湖半生,太明白这三个字的分量了。
梁启元也瞬间明白了陈枭的意图,他激动地站起身,走到地图前:“贤侄,你的意思是……上海的和平解放?”
“正是!”陈枭斩钉截铁地说道,“打烂一个上海,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一个完整的、繁荣的、平稳过渡的上海,才是送给新政府的最好礼物!”
“这件礼物,足以让我们三家,在未来的新时代里,继续站稳脚跟,甚至更上一层楼!”
书房里的空气仿佛在燃烧。杜月笙和梁启元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法抑制的野心和兴奋。
“怎么做?”杜月笙的声音有些沙哑,他己经完全被这个宏大的计划所吸引。
陈枭的目光扫过两人,开始将脑中的蓝图娓娓道来。
“这个计划,需要我们三方通力合作,缺一不可。”
他的手指先点向梁启元:“梁厅长,你是官方的力量。你需要做的,第一,是稳住城内的警察系统,确保在关键时刻,他们能听从我们的指挥,而不是孙传芳的命令。”
“第二,利用你的身份,麻痹孙传芳派驻在上海的守军将领,让他们以为上海固若金汤。同时,秘密联系己经倾向于北伐军的将领,策反他们。”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你需要派最可靠的人,秘密出城,与北伐军的白崇禧、李宗仁等人建立联系,将我们的计划告知他们,里应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