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杯水,\"你昏迷了两天。\"
记忆如潮水般涌回。林雨抓住王志的手:\"大桥!那些红衣服的女人——\"
\"大桥没事,\"张建军打断她,\"但确实出了怪事。\"他递过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段监控视频:空无一人的桥上,安全绳一根接一根地自行断裂,就像被无形的剪刀剪断一样。
\"工人们都吓坏了,说这是...\"王志犹豫了一下,\"闹鬼。\"
林雨挣扎着坐起来:\"我要见老村长。\"
老村长来的时候带着一个褪色的木匣子。他告诉林雨,自从她剪断红绳后,村里陆续有渔民在夜晚看到海面上漂着红色的轿子,还有人听到女人的哭声。
\"这是当年红轿船留下的。\"老村长打开木匣,里面是一本发黄的日记和几张照片。照片上是一艘装饰着红绸的木船,船头站着十几个穿着嫁衣的年轻女子,她们的表情不是新娘应有的喜悦,而是深深的恐惧。
日记的主人是当年村里的小学教师。1949年7月15日,他写道:
\"今天村里办了喜事,十八家同时娶亲。但新娘们都不情愿,是被强行押上红轿船的。船行至陈家渡口时,突然起了大风浪。族长说这是海神发怒,要献祭才能平息...他们凿沉了船...\"
林雨的手开始发抖。照片背面的名单上,十八个新娘的名字和年龄整齐排列,最大的不过二十岁,最小的才十六。
\"所以...那不是意外?\"
老村长摇摇头:\"那年闹饥荒,村里人迷信是海神作祟,需要献上新娘...后来闹鬼闹得厉害,才从泉州请来道士,用黑狗血染红绳系在出事海域的礁石上...\"
林雨突然明白了那些红绳的意义——它们不仅是封印,更是给冤魂的一个\"家\"。就像渔网之于渔民,是生存的工具,也是归宿。
\"必须重新系上红绳。\"她喃喃道。
\"来不及了,\"老村长苦笑,\"明天就是通车仪式,县里领导都要来。而且...\"他压低声音,\"村里昨晚又有人失踪了,是当年参与沉船那几家的后人...\"
林雨感到一阵寒意。冤魂不仅上了岸,还在复仇。
窗外,雨又下了起来。远处的跨海大桥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像一条通向幽冥的灰色长龙。林雨知道,明天之前,她必须做出选择——是坚持所谓的科学理性,还是用古老的方式平息这场跨越七十年的怨愤。
而此刻,在医院的玻璃窗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道道水痕,像是有人用湿漉漉的手指在上面画了一个又一个红色的\"囍\"字...
【未完待续】